中国“超级工程”再迈进:十张图记录港珠澳大桥成功合龙

21世纪经济报道 杜弘禹,黄喆 广州报道
2017-05-03 17:01

成功!成功!

中国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在5月2日迎来关键节点,其海底隧道将最终接头。一旦吊装成功并顺利完成焊接工作,将标志着这条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实现合龙。

凌晨5点50分左右,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开始正式吊装,目标是29米深的海底、E29和E30沉管之间最后12米的位置,进行海底对接。在历时17个小时的艰难安装之后,终于在5月2日夜里10点33分顺利完成对接,合龙宣告成功。

21世纪经济报道将用一组图片,记录这一合龙的全过程。

1.最终接头安装航拍.起重船“振华30”是中国交建下属上海振华重工设计建造并自营的世界最大起重船,被誉为大国重器:一是12000吨单臂起重能力和7000吨全回旋起重能力,相当于可以同时吊起45架空客A380飞机;二是具备无限航区自航能力和DP动力定位功能,能够在深海无需锚缆长时间保持精确定位,该技术为上海振华重工专有;三是具有30万吨油轮的体量,主甲板面积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JPG

图说:起重船“振华30”是中国交建下属上海振华重工设计建造并自营的世界最大起重船,被誉为大国重器:一是12000吨单臂起重能力和7000吨全回旋起重能力,相当于可以同时吊起45架空客A380飞机;二是具备无限航区自航能力和DP动力定位功能,能够在深海无需锚缆长时间保持精确定位,该技术为上海振华重工专有;三是具有30万吨油轮的体量,主甲板面积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 黄喆/摄

1.jpg

图说:最终接头位于E29和E30沉管之间,呈楔形结构,由两个对称的倒直角梯形单元组成,底板长9.6米,顶板长12米,截面宽度37.95米,立面总高度11.4米,钢结构本体重约2400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重约6000吨。“整体预制安装式”施工工艺为沉管隧道建设史上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钢混“三明治”结构设计为国内首例,开启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新工法。最终接头钢结构本体在江苏南通制造,经海上长途运输至珠海桂山沉管预制厂浇筑混凝土。 黄喆/摄

3.jpg

图说:起重船“振华30”吊臂抬升到指定角度并旋转90°至起吊位置,4根由13万根高强纤维丝组成的直径40cm“超级吊带”开始挂设到最终接头的吊耳上。黄喆/摄

5.jpg

图说:在相继完成“脐带缆”连接,姿态调整和对海洋条件、控制系统、基床回淤等情况的再次复核确认后,最终接头缓缓入水。黄喆/摄

6.jpg

图说:随着最终接头逐渐下沉,阻水面积进一步增大,峡口效应愈加明显。龙口区流速越来越大,操控难度愈来愈大。决策团队、施工团队、保障团队全力配合,细心调整缆绳,精准掌控运动姿态,控制着最终接头缓缓竖直沉放。11点55分,最终接头平稳着床。黄喆/摄

7.jpg

图说:最终接头平稳着床后,施工人员综合比对测量数据和潜水探摸情况,随即按照先横向、后纵向的顺序进行精调施工。经过四个小时精益求精的反复调整,最终接头精确定位。黄喆/摄

8.jpg

图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在指挥室内,与现场技术人员综合比对测量数据,随即按照先横向、后纵向的顺序进行最终接头的精调施工。黄喆/摄

9.jpg

图说:在指挥舱的记事板上标注一串串数字将决定着最终接头是否能够精确着床。黄喆/摄

11.jpg

图说:晚10:33,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最终接头定位精准,止水情况良好,各项指标满足预控标准。参加最终接头安装各领导齐集指挥船“津安3”的甲板上,中国交建总裁陈奋健宣布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安装取得圆满成功。

陈奋健与林鸣握手,祝贺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安装取得成功。黄喆/摄

12.jpg

图说:最终接头的成功安装将意味着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合龙。岛隧工程作为港珠澳大桥核心控制性工程,海底隧道的合龙贯通,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通道,促进两岸三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黄喆/摄

(作者:杜弘禹,黄喆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