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来五年创新蓝图:张江将打造世界级科创中心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赛男 ,周文琦
2017-05-09 07:00

特约撰稿 张赛男 实 习 生 周文琦 上海报道聚焦地方党代会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将着力在张江打造世界级科技创...

特约撰稿 张赛男  实 习 生 周文琦 上海报道

聚焦地方党代会

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将着力在张江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增长极,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5月8日,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向大会作报告,提出上海要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着力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报告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科创中心建设、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作为未来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上海科创中心被多次“点名”,提出“将着力在张江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增长极”。

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世界级科创中心增长极,主要在‘一中心、一城’。不仅要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各种科研中心,还要发挥城市功能,即建设张江科学城,实现产城融合。另外,还要实现产业集聚功能。从这三个层面辐射长三角,带动华东地区的科创建设,从而形成巨大的增长极。”

张江对标国际最高标准

对于今后五年上海的发展,报告中提出了几个具体指标,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4%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40%以上;PM2.5年均浓度力争降至40微克/立方米以下;平均期望寿命保持在83岁以上等。前三个指标均与科技创新有关。

在描绘未来愿景时,也把创新之城放在首位。打造创新之城,要求全球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密集,国际科技精英和各类人才云集,世界创新资源、要素和资本聚集,创新智慧无处不在,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上海的“十三五”规划更是把创新摆在了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了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造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再次提到了突出位置,提出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来推进建设。

陈炜表示,这意味着张江要占据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科技创新是核心,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核心功能在于基础研究,张江要与国际最高标准看齐。放眼国际,美国的国家实验室有大的产学研平台;日本的筑波集中了国家50%-60%的科研经费、最好的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张江科学中心要与这些地方看齐。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表示,全球视野体现在紧盯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布局的最前沿,搭建科技创新的前沿平台;国际标准体现在高标准的平台建设,包括体制机制、文化融合的高标准,创新创业的氛围建设,以及区域融合的制度、规则建设都与国际标准对接。

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报告还提出,要高水平规划建设张江科学城,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增长极。

“从建设主体来看,建设张江科学中心,不仅需要中科院这样的国家队,还应该要有世界级研发中心的国际队。加上企业自己的研究院和研究型高校,一共3-4支队伍整合起来,才能发挥科创中心增长极的作用。”陈炜说。

科创中心关键在制度创新

目前,张江科学城在打造产城融合的模式,不仅以科创为中心,还要解决人才居住、交通、子女入学等问题。陈炜表示,建设科学城张江要发挥城市功能。

当然,张江还要发挥产业集聚功能。生物医药产业已集聚张江,今后几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辐射长三角,甚至华东地区,从而形成增长极。

受访专家均表示,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多种所有制力量的整合,包括国家、国际科研团队的协调,也有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所以,它的建设不是孤立的,需要协同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天慈生物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总监池王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每年的科研投入约占整体投入10%以上,张江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企业,通过退税政策、研发补贴、教育经费(每年几十万元)的支持帮助企业研发,通过“创新人才计划”为企业吸纳人才。

池王胄也认为,张江虽在中早期对企业的投入支持力度较大,但在企业产业化的支持上力度不足,导致企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终极闭环。比如许多新药研发出来却拿不到批文,无法落地,这是企业现在面临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之一。

针对企业的这一问题,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激发市场创新动力的收益分配制度。

就在4月20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系列政策进行全面对接。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问题,科创中心建设就是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完善。科创中心要建设一批功能性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让更多的中介服务机构在这里集聚。推进金融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要建更多有质量的众创空间。

此外,上海的人才政策亦将进一步突破。上海将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使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shinyzsn@163.com,libo@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