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亚湾:湾区城市规划强调生态概念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王鹏钧 广州报道
2017-05-13 16:28

在湾区发展规划的核心思路之一如何做好海陆互动这个问题上,环大亚湾区是探路者。5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已于4月1日出台实施,从草案出炉、征求意见,再到出台实施,这份规划的落地历时两年,也是广东沿海地级市首部关于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的专项规划。在石化产业发展受限之后,惠州大亚湾开辟海洋产业...

在湾区发展规划的核心思路之一如何做好海陆互动这个问题上,环大亚湾区是探路者。

5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已于4月1日出台实施,从草案出炉、征求意见,再到出台实施,这份规划的落地历时两年,也是广东沿海地级市首部关于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的专项规划。在石化产业发展受限之后,惠州大亚湾开辟海洋产业第二赛道,并强调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生态两手抓。

正在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有可能采取类似思路。惠州市属于珠三角地区的第三梯队城市,位于深(圳)(东)莞惠(州)经济圈。该市是国内较早探索“湾区经济”的城市,正在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惠州是其中的珠三角九座城市之一。

规划转向“海洋产业”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草案面世之时就曾引起关注。

该规划核心有两点:一是保护海岸带,实行“两区四线”管制,“两区”是指禁建区和限建区,禁建区包括生态线一级管制区、蓝线区、建设后退线向海一侧区;限建区包括因生态保护、资源保护、山海景观控制、安全防灾等需要而进行特殊控制的区域。“四线”分别是近岸建设协调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河道及湿地保护蓝线、海岸建设后退线。

二是打造“蓝色引擎”的环大亚湾新区,成为广东省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珠三角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区。

这也就意味着,主打传统石化产业的大亚湾,正式敲定了实现其后续发展的第二抓手——发展海陆良性互动的“蓝色引擎”经济,保护海岸带无疑是为其生态性服务。

这个转型思路酝酿已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早在2014年,广东省发改委就印发《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这份总体规划的出台,使这个环大亚湾新区的建设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新区范围包括惠州全市海域、岸线和沿海陆域板块。在这份规划里,筹划了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广东陆海统筹综合发展试验区、珠三角辐射粤东粤北增长极、港城融合生态湾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5个战略定位,其中3个与海洋紧密相关。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在转型思路确定之后,环大亚湾新区取得了一些发展成绩,尽管近三年石化产业收入显现颓势,但该区还是凭借生态旅游等海洋产业的强势收入,在2016年实现GDP增长8%,总值占惠州全市的33.6%,比2014年的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其税收在全市所占份额也稳步上升。

产业、生态两手抓

不过,短时期内环大亚湾区依然准备呈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手抓的局面,根据新近规划里的“一轴、一带、多组团”的产业布局构思,“一轴”指传统产业提升轴,“一带”指新兴产业集聚带,“多组团”指多个特色产业组团。

在实际发展中,环大亚湾新区也明确做强做优石油化工的思路,比如按计划,2017年大亚湾石化产业规模要进入世界30强行列,初步建成世界级生态型石化基地,预计到2020年进入世界石化行业10强;但另一方面,该区也在发力生态建设和修复,比如在惠东的考洲洋进行生态修复,还比如治理海洋环境,实现广东省内近岸海水水质最优。

除此之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在《惠州市的2014-2030年旅游发展与交通体系对接计划》里,也明确提出规划建设澳头、东升渔村、大甲岛、三门岛、霞涌镇、小径湾六个旅游码头,完善大亚湾滨海“六点一环”的陆岛旅游休闲格局。

根据地方媒体消息,惠州市的理想产业布局是形成西段产业、中段旅游、东段生态的空间格局。西部海岸带,主要为城镇、石化、港口。起步最早,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大亚湾石化区综合实力居 “全国化工园区20强”第2位,规划目标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中部海岸带重点打造旅游、房地产产业。东部海岸带以生态、海洋渔业为主,除少量人工养殖外,目前仍保持原生态。

据了解,今天大亚湾新区政府已与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意在促进规划落实。会议尤其强调了做好海岸带(线)的保护与利用管理工作以及要重视海岸带的生态功能,并将其作为此次规划实施的核心内容,也作为今后惠州市实施海岸带管理的重要准则。

(编辑:何苗)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