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次新股逼近“破发”,建仓者有之观望者有之

21世纪经济报道 庄可 ,任飞 深圳报道
2017-05-17 07:00

随着近期市场的调整,次新股收益下滑再度引发关注。Wind数据显示,次新股指数已从3月22日触及46923高位以来,连续跌至5月15日的35766,区间跌幅达23.78%。尽管16日上涨了近2.5%,但此前华丽的“次新女神”正在“卸妆”已是不争的事实。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一方面出于投资人“落袋为安”的趋利心理,另一方面此前部分次新股业绩变脸引发投资者隐忧。

据统计,在目前统计到的432只次新股中,最新收盘价与首发价格的比值在150%以下的有15只,占比达3.47%。这意味着,已经有逾3%次新股目前的股价正在逼近发行价格。

“见底”上车?抑或是继续下挫?机构态度喜忧参半。

次新股行情低迷

据Wind数据显示,近期次新股指数已从3月22日触及46923高位以来,连续跌至5月15日的35766,区间跌幅高达23.78%。

“为了更充分地换手置换筹码,主力资金反手向下做空的意愿非常大。”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资研究中心经理贾志对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像部分“次新股+小盘股+银行股”标的今年涨势喜人,但高位套牢的投资者此刻也急需换手,部分游资按捺不住“收割心切”。

以无锡银行为例,今年以来,股价一度从1月19日的9.3元上涨至5月8日的23.84元,其间屡次可见一线游资“豪买”。而从5月15日开始,陆续有主力资金开始离场。15日当天股价跌停报收21.42元,16日再跌6.4%逼近20元。Wind数据显示,5月15日主力净流入金额为-13544万元,次日主力净流入金额达到-24015万元。

据贾志分析,主力资金的换筹或通过拉升股价,或通过做空来实现。“通过拉低贱卖股票,或许有机会把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人赶出来,从中获利。”他表示,对于“落袋为安”的主力资金方,这也是不得已为之的做法。

急于抛售的情况并非集中于这一只个票,而是普遍现象。据了解,目前次新股已经开始迎来今年的解禁高峰。Wind数据统计,本月共计将解禁12.5亿股,解禁市值达到305.37亿元,下一波解禁高峰会出现在今年8月,之后将在2017年11月、12月和2018年1月等3个月份迎来500亿市值以上的限售股解禁窗口。

广州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那些承诺未兑现的次新股公司不仅因自身业绩“变脸”而使黄金标的变“雷区”,还拉低了投资者对整个次新股板块的信任度,未来再遇解禁,次新股的命运很难言断。

目前,越来越多的次新股价格已经逼近发行价,有的已经“破发”。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两市次新股中,从首发上市日到2017年5月16日区间内,前复权之后,已跌破过首发价格的股票共计17只。此外,在目前统计到的432只次新股中,最新收盘价与首发价格的比值在150%以下的有15只,占比达3.47%。

机构喜忧参半

作为A股市场向来活跃的主题,次新股板块的投资机会仍受市场关注。

谨慎的一方目睹过一直领涨沪深两市的次新股遭到市场资金抛弃的尴尬,明显信心不足,他们担心可能会继续调整。

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次新股发行时的市盈率不过20倍之多,在上市后通过市场的投机资金连续炒作翻了好几番,最终新股估值普遍超过100倍市盈率。“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次新股继续保持价值回归将是大概率事件,不会参与炒作。”他说。

不过,乐观的一方则表示,通过前期的估值修复,市场上可选择的股票正在逐步增多。贾志表示,不光是次新股,包括中小创的很多股票,在本轮市场调整过后均具备投资价值。“相关标的的起伏可能仍将持续,但再次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很小。”他认为,中长线的投资者建仓的时机已经来到。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合伙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市场估值逐渐回归,我们认为部分次新股正显示出超跌机会。事实上我们关注个股多于次新股整体板块。”在他看来,IPO常态化的背景下,愈来愈多具有成长性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次新股选择面广有利于价值投资,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可提前布局高成长性股票。

贾志认为,对于身处熊市的次新股来说,生存法则第一准则就是要有足够的题材以及业绩的支撑。他表示,随着现在新股发行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上已经多少感受到了“注册制”的速度,后续可能会更快。“如此一来,更需要次新股公司具备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与追随。这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才能保证类似财务造假、业绩变脸的公司在市场上越来越少的出现。”(编辑:林虹)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