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丽出席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 提出保护与开发南极五点倡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7-05-24 07:00

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5月23日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是中国于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1985年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以来首次担任东道国。

张高丽表示,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确立了南极治理的基本法律框架,开启了人类合作协商南极事务的新时代。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是对南极事务进行议事和决策的主要平台,是南极治理中最重要的多边机制。要继续用好这一平台,把《南极条约》精神发扬光大,探索南极乃至世界发展的美好未来。

张高丽指出,中国是南极国际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南极科学探索的有力推动者、南极环境保护的积极践行者。

张高丽强调,一个和平、稳定、绿色、永续发展的南极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承诺。他提出五点倡议。

一是坚持以和平方式利用南极,增强政治互信,强化责任共担,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坚持遵守南极条约体系,充分发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决策和统筹协调作用,完善以规则为基础的南极治理模式。

三是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拓展南极合作领域和范围,促进国际合作的长期化、稳定化和机制化,把南极打造成国际合作的新疆域。

四是坚持南极科学考察自由,加强对南极变化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夯实保护与利用南极的科学基础。

五是坚持保护南极自然环境,把握好南极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平衡,维护南极生态平衡,实现南极永续发展。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在未来南极治理中,应坚持南极保护与利用兼顾,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南极,在利用中保护南极。这符合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也是进一步优化南极治理机制的必然选择。

出席此次会议的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翟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南极条约》的大多数缔约国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国内法律,中国也正在积极研究推进相关立法工作,立足依法开展南极活动,保护南极自然环境。

目前,《南极条约》共有53个缔约国,其中有29个国家因在南极开展实质性科研活动而成为拥有决策权的协商国。

本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南极条约体系运行、南极视察、南极旅游、南极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南极特别保护区和管理区以及未来工作等。《南极条约》44个缔约国和10个国际组织约400人参加会议。

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在5月22日首次发布的《中国的南极事业》报告,2001年到2016年,中国对南极的科研项目投入达3.1亿元人民币,是1985年到2000年的18倍。南极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中国科学家在南极科研领域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数量位居全球前10位。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成南极海陆空考察保障体系。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公开介绍,“迄今为止,中国已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并正在积极筹备在罗斯海沿岸区域建设新的考察站,拥有一艘‘雪龙号’科考船,新的基地考察破冰船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将于2019年下水。首架固定翼飞机‘雪鹰601’于2015年正式投入南极考察运行。”

(编辑:王峰,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wangjk@21jingji.com;wangfeng@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