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投资蔡雷:投资是悲观现实与乐观未来的结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5-27

5月25日,“智人的未来:2017九鼎投资·未来论坛”在厦门召开。论坛的主题是“智人的未来”,寓意就是,着眼现在,关注未来。整个论坛议程,既关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力学等前沿技术,也有对环境、医疗健康、教育等现实世界的思考。

在本次论坛上,九鼎投资董事长蔡雷以100年、1000年和3000年三个时间维度,阐述了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并探讨了未来世界的变化趋势,以及在全新的世界格局、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人类未来。其实,微观股权投资策略的制定,则需要建立在对不确定世界的认识基础上。如此,或能够理解,投资人为何对中国历史与世界未来有如此深刻的洞见。

在与畅销书《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的对话中,蔡雷坦陈,“做投资,天生就是一个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结合,对待现实一定要极度悲观,因为我们必须要审慎考虑和决策,但是对未来一定要乐观,不然你就不要做投资了。”

而正是在“悲观现实与乐观未来”的策略指引下,九鼎投资实现从中后期Pre-IPO投资到成长期投资和早期投资的跨度;从矿业投资、地产投资、高端装备等传统行业等到医疗医药、TMT、文创等新兴行业的跨界;从人民币基金到美元基金等的跨越,并且数年来业绩斐然:累计投资294个项目中,实现了43个IPO、9个并购、2个借壳上市。

其实,从2007年成立开始,九鼎一直扮演行业破坏性创新者的角色。瞄准创业板开闸机遇迅速占位,将工厂流水作业引入PE投资;抓住新三板跃进“风口”,迅速蜕变成一家拥有多个牌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后收购中江地产,将PE投资业务注入,堪称PE上市的经典;在IPO类注册制“放水”时,也能够即时抓住机遇,享受政策的红利。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内生增长速度放慢,九鼎投资又提出“见龙计划”,将系统开展整合型投资。未来,九鼎投资计划,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作为投资标的,在以资本助推龙头企业内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支持龙头企业在境内外开展并购整合,提升自身技术、管理和品牌价值,实现加快发展,过程中基金作为股东也获得更大价值增值。以下为蔡雷分享实录(有删节):

世界未来之一:超越地球的全球化

假设中的高级智慧生命,从外太空观察到几万年来的人类及其社会,第一个重大的行为模式及其趋势,是全球化。

我们现在的人类,学术上也叫智人。智人几万年前出现于非洲,然后,逐步分散到整个地球,而且实现的进程越来越快,运行的轨迹越来越复杂,在地球不同地方之间相互联系的频率也越来越密切。这就是人类的全球化。

人类全球化的第一波,发生于此前的几万年到几千年之间。智人实现了认知的革命,可以协同合作,能够使用更加复杂的工具。就单一个体看,智人的生命力可能不如同样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哺乳动物,如狮子、斑马、野牛,但从群体看则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智人很短时间内就攀登至食物链的顶端,不受任何其他生物的限制,这样,智人就远远甩开其他动物,赢得了生存竞争,可以主动去开拓新的天地。

智人在饥饿感和好奇心的驱动之下,用数万年时间,以移民和繁衍最终实现了第一次全球扩张。当然,由于时间跨度长达万年,以至于不同地域之间的人类完全隔绝开来,宛如处于不同的星球。

人类全球化的第二波,其经典标志就是丝绸之路,出现于过去几千年的欧亚大陆。直到十九世纪,人类的主要文明和创造都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之上,少量涉及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区。因此,这一波的全球化就以这片大陆为舞台来展开,从东到西,从西到东,偶尔从南到北,这就是丝绸之路。还有一部分是泉州、厦门这边往东南亚一带的“海上丝绸之路”。这就是“一带一路”,就是当时的“全球化”,实现了欧亚大陆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与融合。

现在这一波的全球化就更加名符其实了,最近几百年至今的全球化。航海技术发展导致了新大陆的发现,全体地球人类联系起来。工业革命的各种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效率,最近几十年的信息技术和高效的市场机制,更让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村落,世界变成平的。

未来的全球化,将远不限于地球上。以后人不只是生活在地球上,“全球化”这个词肯定会过时。人类几万年前在非洲草原上所形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征服感,将驱动着一颗颗不满足的心向着宇宙进军。阿波罗登月,好奇号探测火星……这些场景,将越来越频繁。

世界的未来,第一个最重要的趋势就是将继续全球化,加速全球化。这个趋势,几万年来一经形成,就无法阻挡,不可逆转。

世界未来之二:颠覆未来的技术革命

假设中的高级智慧生命,可以观察到人类第二个重大行为及其趋势,就是地球上的这群生物,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掌握的技术原来越复杂。最初还只是在草原上随意扔出一块小石头,现在已经可以向太空中扔出一块“大石头”;最初还只是举起一个随时可能被风吹灭的火把,现在已经可以随时引发毁天灭地的“大爆炸”。

不断进步的科学知识,并将其技术化来改造世界,是人类几万年来第二个最重大的趋势。技术层面的革命,是推动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底层力量。前面所述的每一次全球化及其具体行动,也就是在技术革命的基础才得以实现。

按照比较统一的看法,人类历史上经历几次大的技术革命——从认知开始,然后是农业革命或绿色革命,接下来是工业革命,现在的信息革命,正在迎来智能革命。背后就是人类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的不断进步。

在我看来,所有科学知识及其技术革命中,最重要的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跟能量和物质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这方面的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是决定宇宙万物及其运行的基本规律。实际上过往所发生的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主要就是能源和物质方面的革命。

比如农业革命,就是改变了人通过食物获取能量的方式。从原来的采摘渔猎等随机性、零星化获取生物能,变成了利用种植、养殖等农业技术,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规模化的转化太阳能为生物能。又如最初的工业革命也是这样。所谓蒸汽机,也就是将地球上大量存在的石化能源,变成可以与机械结合的热能。电气技术、核技术、太阳能技术等,都事关这方面。利用能源、转化能源的方式及其效率,直接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运行效率。

第二个也是极其重要的知识和技术,与信息相关,它决定着我们能否理解、怎样去理解宇宙及其万物。通常认为,信息是指世间万物的数据化结果,信息技术就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而从更深层次讲,知识本身,就是信息。我们所知道和所不知道的关于宇宙的一切,都是信息。

信息技术,一直伴随着人类。语言、文字,就是典型的信息工具;人的意识、情感,要通过信息传递出来;教育、学习,都是人类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历史上,每一次科学知识的突破和技术的革命,都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但不幸的是,也都在越来越大的反噬人类本身。农业技术带来更多的食品,但人类反而被劳役和束缚。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的四肢,但人类相互戕害的能力也变得更强。互联网让人类坐在家中可以感知世界,但人类个体却更加孤独。人类获取了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但环境却可能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智能技术协助人的大脑,但最终机器人类将一定程度对我们智人取而代之。

这就是知识和技术对于人类世界的影响。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关乎智能、关乎太空、关乎生命,也将更大程度颠覆人类,塑造未来。如果说这些技术都是人类为了应对未来而集体修炼的种种无上功法,但最终练成的是神功还是魔法,是修成正果还是走火入魔,还得看施展它的人本身。

世界未来之三:社会模式为未可知

假设中的对于人类世界的观察,第三个重要的发现,是地球上这群生物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群规模不断扩大物种,有些时候秩序井然,有时候却混乱不堪;有时候互相协助,有时候却相互残杀。未来会怎么样,几乎没法预测。

这就是关于人类社会本身的管控、治理模式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几万年来我们一直希望彻底解决,弄出了很多工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没有万全之策。

一大类工具是所谓文化。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等,强制或者非强制的约束人的行为。比如,男女之间、长幼之间、公私之间应该怎样,等等。

第二大类工具是所谓组织。家庭,民族,国家,宗教,主义等,老祖宗设计出来实现人类大规模治理的手段,每一种手段背后都有着无数精彩或凄惨的故事。

但我们都知道,上述所有我们每时每刻都摆脱不了的东西,都不能包治百病,存在历史的局限性。同时,本身都在不断变化。比如宗教,经典的教义一直在调整,否则本身就可能被历史淘汰了。比如民族,从原来强调血缘的生物学意义概念,逐步变成了文化意义上的概念。

为什么呢?如果说技术层面的创新,还可以在实验室中,人为控制其条件和规模后再实施。社会治理层面的模式,我们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人类社会本身的制度设计,是没有实验室的,一旦实施就成为社会运行的一部分,没法扭转和取消。实验最终失败,也只能以生命和时间做代价。人类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社会运行方面的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由于研究手段和条件的限制,较之于自然科学是太初级太粗略了,但我们不管这些,还是在人类社会中进行大规模运作与实施,是否有效果,多少年后才知道,但代价已经付出。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的很多社会治理模式,能否解决每个具体个体的幸福和快乐,也不得而知。那么,这种模式本身的最终价值又何在呢?

未来人类,从个体到整体都面临来自技术革命的更大影响,与此同时,社会治理能力却尚未获得革命性的进展,从这一角度看,人类的未来,确实是为未可知。我们只能寄希望在摸石头的时候,不会被未知的巨浪所吞没。好在是已经摸了几万年,也有些不少经验和教训。

世界未来之四:未来的多重含义

在我看来,未来有若干重的含义。

第一个是物理意义的未来。未来,就是时间,是还没有到来的时间。已经过去的时间是历史,正在到来的时间是现在,没有到来的时间就是未来。如何认识时间?就是宇宙演化的方向,或者说熵增的方向。

第二个是个体意义的未来。针对我们具体的每一个人。每个人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对一个具体的人谈未来,真正有意义的就是在他/她生命还存续的这段时间之内。生命一旦结束,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对于现在还活着的个体都毫无意义了。所谓个体的未来,就是有限生命中尚未体验到的感受。未来的体验与过往差别不大,人生就普通平凡一点;未来的体验与过往差别较大,人生就特殊曲折一点。追求哪种体验,是很个性化的事情,未来因人不同。很多人的选择还是希望活的精彩和有价值一些,否则未来每一天都与过往相同,也就不需要再去体验了。

第三个是群体意义的未来。人类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社会群体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群体有更大的可能会超越于个体,实现更长的延续。对群体而言,有可能通过突变、通过迭代来实现进化,并通过进化来适应环境,实现生存和繁衍。可以说,对于群体,未来的意义就是进化。

最后,我重点说第四个,也就是是生命意义的未来。前面讲了很多关于未来的话题,尤瓦尔还讲到了未来算法可能统治一切。生命就是一段能量的转换,并用算法界定出来。这样说来,似乎生命的结果已经注定,生命成为了宿命。

我不太同意这一观点。我们现在理解的一切,都是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之内,人类的未来如果就是按照现有的知识去发展,历史和未来可能也就该终结了。但尚待我们去探求的未知,应该远远多于已知。

我的理解,生命之所以叫生命,就是要去对抗宿命。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就是不确定性的,是没法完全预测的,是充满各种可能的。在物理意义的时间结束前,个体可以主动追求不同的体验,群体可以通过进化来适应即将到来的不确定,这才是生命的本来意义。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就在每个个体和群体去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就在每个个体和群体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