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资本张建斌: 人工智能为何能改变未来的医疗?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广州报道
2017-05-27 20:59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革新。利用人工智能,未来80%的常见病将不需要到医院看病。”这是IDG资本合伙人张建斌对人工智能改变医疗的乐观判断。

5月26日,在第二届中国(广州)风投圆桌峰会的演讲中,张建斌谈到,未来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方面,将带来医疗的新革命和医疗创业的新浪潮。而从以色列、法国、美国等各个国家近年来出现的项目看,基于大数据、新的可穿戴设备和微流控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和医疗已呈现出融合的态势。

张建斌假设了未来的一个应用场景:未来人们的家里这个时有微流控技术生化检测的设备,能实时监测人们的健康数据。晚上某人发烧感冒或者头疼,马上就可以点开手机,把检测报告利用三维超声小设备和心电图,将健康数据传到云端。诊疗机器人将针对即时的数据进行诊断。随着人们大规模的数据积累,诊疗机器人对80%的常见病都可以进行分类,进行某种程度的诊断。即时分析完生病时上传的数据后,诊疗机器人给出诊疗意见,给出处方。处方信息与智能医保系统、网上药店对接,药品一个小时之内将送达手中。

“在未来医疗中,门诊可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医院,未来的医疗一定是你身边的医疗,是你身边的空中诊所。”张建斌说。

这一场景并非完全“科幻”。完成前述流程需要的智能设备和技术,在世界上已有某些创新型企业可以提供,这包括心电图的传输,各位影像设备的诊断,都已经有了创新型的企业,甚至有些拿到中国CFDA的认证。

从医疗的具体领域看,张建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将在诊断、治疗、研发、健康管理方面改变未来的医疗行业。

比如诊断领域的影像诊断。以色列贝斯恩实验室,对癌症影像的诊断准确率已经达到92%,专家里面7%诊断不出来的癌症疾病它都能诊断出来。

张建斌分析,癌症影像的诊断较高准确率,原因运用了人工智能的原理:通过手术对一些极小的疾病错误判断进行深度学习、自我学习的过程,诊断会越来越精确。

在治疗层面,人工智能也优于“人脑”。张建斌提到,治疗层面来看医疗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记忆和经验积累。首先,作为一个医生,通过五到十年的学习,第一个是对医学知识的记忆,解剖结构、网络、神经、骨骼、机构,包括病理、药理,这个层面人类比不上机器,这是肯定的。其次,十年二十年的专家医生,积累的病例可能有一万、两万、三万,但机器的经验可能是一百万、两百万、三百万例。

张建斌说,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的信息、思维过程,然后进行推理。在这个方面,我相信某些程度上人工智能可以超过人类。比如沃森机器人,在日本实验中,对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某种程度超过了专家医生。

研发层面,人工智能有助于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张建斌表示,目前药物研发失败率非常高,传统药物研发失败率达到90%左右。从临床一期到临床三期,最终能批下来,只有10%的成功概率。而美国一个公司利用大规模计算机模拟和大规模计算机计算,寻找新药化合物,一个星期内找到埃博拉病毒两个化合物,成本只有一千美金。传统平均一个药的成本,目前为止大概15-20亿美金,它将极大推动药物研发发展过程。

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上,人工智能技术也有作为。张建斌说,目前为止健康管理由于人性方面的原因,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盈利或者做大做强。健康管理没有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工成本太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对健康进行管理,机器可以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未来通过可穿戴设备,对健康进行风险评估。这样的情况下,有电子病历和基因数据,以及对精准医疗方面的档案,会对健康各方面做出指导。

(编辑:何苗)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