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化融合再提速 “十三五”将启动十大重点工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赛男 上海报道
2017-06-02 17:31

6月1日,上海经信委印发的《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到“十三五”末,上海两化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指数达到105以上,成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和全球先进“智造”高地,并提出打造十大重点工程。

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95.54。在研发设计环节,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已达到65.5%;企业主要业务环节的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在企业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同时,两化融合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指标,如建立30个工业互联网示范样板工厂,培育30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应用项目,建设100家标志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5%,形成20家智慧园区示范单位;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5万亿,新建20-30个工业云服务平台、3-5个工业大数据平台等。

《规划》还指出上海两化融合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企业两化融合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盲目性和投入动力不足问题较为普遍,目前全市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比仅为0.3%。二是基础支撑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如工业软件、信息基础设施、工控安全等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产品。三是开放共享合作的创新生态体系有待形成。综合性解决方案、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较为缺乏。

针对以上问题,《规划》提出打造十大重点工程,包括: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工业大数据创新工程、工业云引导工程、制造业“双创”体系培育工程、综合集成能力提升工程、工业电子商务振兴工程、绿色制造推广工程、核心信息技术突破工程、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工程等。

在智能制造方面,《规划》特别指出要加快研发高端智能装备和加快建设数字工厂。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智能工厂、智能装配包装与物流、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具有规模化应用的智能装备。加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等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为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规划》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推进体系、资金扶持、人才培养、规范体系、国际交流等方面举措。

(编辑:王峰)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