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布局振兴“新”实体经济 谋局生活服务业“互联网+”

21世纪经济报道 侯潇怡 北京报道
2017-06-05 23:12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在第二届上海十大互联网创业家及新锐评选颁奖仪式上指出,近日,上海发布了振兴实体经济50条,其中上海此次想要“振兴”的实体经济和以往的实体经济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指标上:

首先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增加值要占全市GDP的20%,意味着产业经济的质量要有所提升。第二,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值占上海工业产值的比例要占到35%。第三,生产性服务业要占到现代服务业收入的三分之二。“互联网+”在上海新经济当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傅新华介绍,2016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9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实现增加值1963亿元,增长12%,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0%,占全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上海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目前这些数据与上海振兴新经济的目标还存在相当的距离。

傅新华指出,下一步上海将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战略为指导,从四个方面大力推进互联网融合创新。

一是在产业政策扶持方面,落实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23号文,在研发、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

二是在优化产业环境方面,加快“十三五”产业发展空间载体布局,建设产城融合的新兴产业基地,推动园区人才工艺建设试点,稳定产业人才队伍。

三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放宽对互联网产业创新要素的现实束缚,优化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建立面向全创新链的政策支持体系。

四是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继续建设众创空间,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继续活跃资本市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

上海近年来成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地,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选择此方向。对此,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指出,美国那种奢侈、浪费的生活模式将不再值得推广,全球资源无法承受得起。上海目前已经形成共享式的生活方式,将引领潮流。

陆雷表示,互联网时代发展至今,原来的人口红利这种大规模的战略性扩张的机会几乎失去了,拼概念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需要拼内功。而互联网企业的内功除了包含技术和精细化管理外,企业外部氛围也很重要。上海作为我国金融中心,证券交易所、银行间结算市场、黄金交易所硬条件齐备,也有利于平台的成长。

对于未来的展望,陆雷表示,虽然未来很难预测,但有几点是肯定的。第一,更环保;第二,更集约化,可以把最有效的资源合理快速地配置给大家;第三,更直接,用技术的高复杂来实现简单直接的满足人的需求。

(编辑:韩瑞芸)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