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同业理财,想说降你不容易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晓宴 上海报道
2017-06-08 07:00

“上个月零售理财产品利率提高,卖得还可以,但这个月明显卖起来乏力。”某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于绝大多数银行而言,降低同业理财规模,调整理财负债结构,是今年的要务,但实际进度却难以达到预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一季度,多数国有大行和几家理财规模靠前的股份行的理财规模都在下降,且同业理财规模的下降少则百亿,多则上千亿元;从同业理财占比来看,降幅均在6个百分点以内。

同业理财规模虽然下降,但进度不及预期,无外乎两个因素叠加。其一,由于负债和资产期限错配严重,资产还没到期或浮亏严重,处置不了,必须续资金;其二,同业资金到期,零售和对公的接不上,回过头来只能继续向同业负债。

截至2016年末,银行同业理财规模为5.99万亿元,全年规模几乎翻番,占银行理财规模达20.61%。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规模靠前的几家股份行同业理财占比,高的有接近50%,低的也在20%左右,而有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比例甚至可达70%以上。

对于银行而言,降低同业理财规模的动力有二:其一,价格已经太高,高于零售和对公产品成本;其二,目前资金环境下,同业负债不稳定,对于投资运作的干扰较大。

同业负债价格高到什么程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一年期同业理财利率5.5%以上的有之,1个月期的同业存单报价也有高至5.4%的。相较而言,目前个人理财尽管收益不断攀升,但也普遍处在接近5%的水平。

受访的逾10家银行中,有2家银行人士明确表示同业理财规模占比一直较低,调整压力较小;仅1家反馈,同业理财占比从原先的近80%下调到了低于50%,同业理财到期基本不再续发;其余绝大部分银行均反馈调整进度较慢。

要降同业理财规模和比重,方法显而易见:一方面处置同业负债对应的资产,另一方面用零售理财和对公理财替换。但目前处置不到期资产存在较大压力,且理财零售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尤其对于零售客户基础不那么扎实的银行来说,难度较大。

一位股份行上海分行零售部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行今年的零售理财产品存量指标要求增长30%-40%,目前完成不到一半。“当然总行也给了一些中收和绩效的奖励,但主要还是在定价上不够有竞争力,光靠营销很难推动。”

亦有股份行今年进行内部架构调整,专门设置了对公营销中心,试图加大对公司客户的营销力度。

一位受访的华北城商行人士表示,该行同业理财的规模难以下压,除了零售和对公销售“不给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流动性压力颇大。 流动性压力背后,是负债和资产期限错配。以上述城商行资管部为例,其资产端久期有两年多,负债端只有半年多。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一错配程度在业内非常普遍。首先,就银行理财全行业的负债期限,根据中债登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为218天,2014年为212天,2016年的数据未公布。而两年多的平均资产久期更是不能算长。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除了期限错配,流动性压力的另一关键因素,是产品集中到期。去年底该行为了冲规模,集中发行了很多产品。错配加之集中兑付压力,导致必须“借新钱”。

集中兑付的压力,可能不仅仅是个别银行要面对的问题,从宏观数据亦可察。根据中债登统计,2016年银行同业理财分上下半年来看,下半年增加了近2万亿元,是上半年增量的近2倍。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