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男装上市公司希努尔(002485.SZ)公告称,广州雪松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约42亿元对价,协议获得约2亿股公司股份,成为新控股股东。
从2016年上市企业财报数据看,旅游业业绩两极分化严重。近年来,旅游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少企业开始转型。
6月9日,原世纪游轮更名为“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558.SZ),巨人网络2016年营收23.24亿元,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338.15%。世纪游轮方面表示,业绩上升主要得益于旗下《征途手机版》、《球球大作战》和《街篮》几款新手游。
除多元化投资经营、多渠道布局外,旅游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趋势也越发明显。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认为,国企、央企都在不断扩大盘子,重新步入上升通道。
多元化布局
雪松控股是一家综合集团,旗下产业涉及供应链、化工、文化旅游、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公司前身创办于1997年,2015年重构整合为雪松控股集团。其中雪松文旅成立于2017年5月。
近几年,旅游小镇正处风口,各企业纷纷试水。继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公布后, 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也即将揭晓,且数量翻倍。记者从雪松控股集团公关部负责人处获悉,雪松文旅小镇1.0版——丽江“大研花巷”——已运营超过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大研花巷”日均到访游客2万人次,总游客超6万人次。
关于收购男装品牌的目的,雪松控股方面表示,能够拓展集团主营业务,推进多元化布局,增强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另外增强盈利能力。
旅游企业通过收购或投资其他产业提升盈利水平的例子并不少,除上述世纪游轮,宋城演艺(300144.SZ)在2015年以26亿元并购国内最大社交视频网站六间房。宋城演艺披露的2016年年报显示,互联网演艺板块增势强劲,去年营收10.90亿元,在总营收占比41.23%,同比增长195.37%,占宋城演艺净利润26.05%。
旅游业分析师振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旅游作为一个资金沉淀丰厚但毛利不高的行业,通常会结合产业上下游投资相关产业,以此获得较高收益。
振宇同时指出,原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在经历投资入股后,并不意味着此后不存在同业竞争。“如万达去年收购几家旅行社,在整合不到位的情况下,内部也存在同业竞争。又如携程收购了同程、途牛少数股权,但并未打破彼此的竞争局面。”
并购投资高发
据劲旅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16年财报数据显示,38家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旅游企业中,25家营收正增长,其中首旅酒店、北京文化、北部湾旅三家企业增幅超过100%。2016年实现盈利的旅游企业24家,其中13家盈利破亿,2家破10亿。
劲旅网分析师指出,投资并购成为促进营收增长的重要因素。以首旅酒店为例,2016年4月购买如家酒店集团后,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较上年有较大提升,酒店主业更加突出。此外三湘印象、北部湾旅、北京文化等文旅企业营收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也由收购企业所致。
“现在不少资金充沛的公司转型、升级之际,一般会选择自然资源类的文旅项目投资,如华侨城、港中旅。”杨彦峰指出,今年我国各省景区类资产并购成为典型的行业趋势。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旅游类国企拥有优质资源,但由于体制和单一景区瓶颈限制发展,国企改革预期强烈。杨彦峰认为,旅游行业是重服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尽管国企在资源争夺上占优,但由于服务成本高、驱动意识不如民企,在演艺、酒店等服务方面不具明显优势。
近年来,行业间并购重组趋势显而易见。去年7月,中国国旅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继吞下铂涛集团后,锦江股份也于去年接盘维也纳酒店公司。随着各种巨无霸的诞生,未来中小旅企的生存空间越发缩小。
“旅游业在达到一定市场渗透率后,集中度提高是必然趋势。集中度加强主要靠并购,这段时间会是并购高发期,特别是国企、央企。”杨彦锋指出,大型企业合并后排位均有所上升,而市场高度集中阶段也是激烈竞争阶段。
一位旅游企业内部战略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不断整合,中小企业在渠道上越来越没有优势,只能转型做落地服务,强化运营和产品设计,或找到大型公司的弱项。“整体看,大的越来越平,小的越来越垂直。”
(编辑:陆宇,邮箱:luyu@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