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基金势起:“新晋者”的市场化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北京报道
2017-06-17 07:00

引导基金寻找优质GP时,要向更市场化的条款靠拢,同时告诉GP自己的附加价值。

“现在市场上的钱很多。”6月,多位母基金管理机构、PE/VC投资机构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政府引导基金的资金规模和投资活跃度均迅速提高,这些资金已成为人民币基金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

投中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政府引导基金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政府引导基金在2016年延续了2015年的爆发性增长态势,在设立数量和披露的总目标规模上超过了2013-2015年全国引导基金的总和。

根据投中数据终端CVSource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国内共成立901只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达23960.6亿元,平均单只基金规模约26.6亿元。其中,目标规模百亿以上的引导基金共44支,披露总目标规模为12637.2亿元,其中国家级共5只,总规模为2760.2亿元,省级15只,总规模为4275亿元。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财务官王能光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成立的政府引导基金和有丰富经验的政府引导基金与GP机构交流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初期往往在机制上要求比较高的参与度,以便与引导基金的主管部门更有效沟通。随着基金业绩的逐步体现,会趋按照标准LP的风格与子基金沟通。”

随着大量政府引导基金的涌现,曾经是“稀缺资源”的政府引导基金,开始面临着如何吸引优质GP团队的挑战。这种情况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运作中并不少见。

“中国确实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引导基金寻找优质GP的时候,要向更市场化的条款靠拢,同时告诉GP自己的附加价值。”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晨表示。

人民币基金势起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人民币母基金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发端可以追溯到2002年。

这一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正式运作,初期采用跟进投资的方式。主要是对已经认定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其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跟进投资。

15年后,伴随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与权益类投资配置需求的持续增加,政府引导基金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政府部门通过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已从多年前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式的行政手段,发展为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这是一个好事情。”首钢基金董事总经理、京西创投董事长游文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于各地政府来说,引导基金既可以通过吸引优质GP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基金,反哺当地的创业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些子基金参与到更多的新兴项目中,为当地的传统产业转型带来更多选择。

对于政府引导基金在2016年持续快速发展的更多原因,徐晨补充说:“一方面,证监会等部门对PE/VC基金实行了备案管理,降低了地方政府甄选投资机构的难度;另一方面,很多美元投资机构陆续启动人民币投资业务,这也为政府引导基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对于经济效益,政府引导基金的产业引导目的更强,基金管理方希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带动区域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以及引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并通过这些方式实现振兴区域经济的目的。

游文丽提示说,“政府的资金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经常是希望社会效益更明显一些。这个平衡点并不容易把握,会给引导基金的管理人带来一定压力,需要引导基金的管理团队在基金运作模式和机理上进行恰当的拿捏。”

拥抱市场化

政府引导基金在筛选子基金及子基金管理机构时,GP团队素质和过往投资业绩是最为关注的因素,其次是子基金投资策略、激励机制和风控机制。

游文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论是财政出资的政府引导基金,还是国有企业出资的产业投资基金,都在向着更为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母基金如果脱离了市场化,它就不可能成为良好运转的一个载体。”游文丽说,市场化是母基金选择GP基金团队的重要考量,同样,子基金在选择母基金的时候,也会选择更符合市场化运作的机构。

据盛世投资管理合伙人、盛世方舟主管合伙人谢作强介绍,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方面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的优化改革方面,越来越多的政府在制定管理办法和选择管理机构时,更多地来评估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的机制市场化,管理经验丰富与否,服务政府的深度与否等。

“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机构也循着这个逻辑,从子基金与地方产业的融合程度、管理团队与子基金的利益一致性等角度,去判断是否可以投资。”谢作强补充说。

对于优秀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来说,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合作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王能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每个基金都有自己的策略,包括投资阶段、投资领域、投资地域方面的偏好,我们会据此与政府引导基金的要求做匹配。我们还会将同一只基金的其他机构出资人的诉求与政府引导基金的要求进行匹配,并最终决定是否接受一家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

徐晨指出,政府引导基金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度对GP机构来说很重要。“和专业的引导基金合作,前期沟通和后期维护的成本都更低。我们确实不希望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所谓的后期协调工作上,这是效率很低的事儿。”

根据投中研究院的统计,对于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资管理中的角色,约有44%的引导基金管理机构倾向于适当比例跟投;希望加入基金投委会的引导基金比重与不加入的基本持平,越来越多引导基金倾向于在子基金投委会中担任观察员,不直接参与项目决策。

王能光提示说:“母基金应该谨慎看待跟投的问题。投资子基金的收益的确低于直接投资,但能够分散风险。尤其对于刚组建的政府引导基金来说,在对项目的风险判断经验还不足时,不适合参与项目直投。”

新晋者的挑战

政府引导基金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数以千计的各级及各类政府引导基金都在争夺具备产业带动,掌握核心产业整合能力的基金管理人,正如目前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一样,拿出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基金管理人。

“这也倒逼政府引导基金进一步市场化、专业化。发起政府引导基金的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对地方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基金引导基金的互动关系做更科学的规划。”谢作强说。

多位接受采访的PE/VC机构代表,更愿意接受北京、上海、深圳、江浙等地区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基金出资人,因为这些地区的引导基金政策相对比较灵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有大量可供投资的项目标的。

政府引导基金对子基金提出地域限制比例的初衷,正是为了更好地通过资金效用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但对基金管理公司注册地、在当地的项目投资比例、具体投资方向等方面的要求,却让很多一线投资机构却步。

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近梳理了国内60多只比较典型的地方引导基金的信息,多数基金在地域限制上还是要求50%的资金要投资在当地,只有个别引导基金降低到了40%。不过这比几年前普遍要求70%的比例要宽松一些”。

对于投资地域和比例上的要求,徐晨表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的政府引导基金,如果对回投的要求不是太严苛,我们是能够接受的;如果引导基金在当地没有很多项目源,回投比例要求又特别高,我们只能放弃这样要求的引导基金募资。”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2016年成立的引导基金已经在管理办法中适当放宽地域限制,有利于子基金管理机构筛选优质项目。

一些刚刚开始涉猎政府引导基金管理的地方政府,普遍面临项目储备不足和人才的匮乏问题,这是政府引导基金筛选优质GP团队的又一大挑战。

国立波指出:“对于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公司来说,考察GP团队从业经历和过往投资业绩就是一个挑战;承诺出资后,子基金能否完成配资和投后管理也会遇到挑战。”

各地方政府做引导基金的愿望是很明显的,希望推动双创、促进区域经济,但各地的产业基础、创业环境并不一样。对于那些优势并不明显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来说,如何吸引到优秀的GP团队?

“一些在细分领域业绩优秀、能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巨大价值的GP并不是所谓‘出名’的机构。”王能光建议,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也可以将基金的愿景和细分行业GP团队的偏好进行匹配,通过与他们的合作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徐晨认为:“如果引导基金的主要诉求是拉动当地产业发展,那么可以找一些偏区域性的GP,也就是那些在当地比较活跃的投资团队;如果希望通过投资与本地区之外的企业更多互动、探索和嫁接新的产业,就需要放弃那些相对短期利益的条款,以加深和GP的合作关系。”(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