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杠杆?缩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金融体系都出现收缩趋势。
2017陆家嘴论坛上,就中美两大金融体系,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院长王江认为,虽然美联储缩表的影响仍难以估计,但可以明确的是,股市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要远小于债务危机。而就中国的金融去杠杆,个别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已经较大。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认为,虽然监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有松紧,对一些监管政策有微调,但监管趋严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美联储缩表影响难估:至少股市影响小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联储宣布“缩表”计划引起全球关注。
美联储所谓“缩表”,即缩减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挤一挤金融危机后给自己加注的水分。具体而言,美联储将逐步减少对持有的到期证券本金进行再投资。其计划将持有的到期美国国债本金每个月不再进行再投资的上限最初设定为60亿美元,然后每三个月将此上限提高60亿美元,直到最后升至300亿美元。
纵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院长王江指出,美国的复苏表现出两个特征。
第一,恢复缓慢。美国自立国以来平均GDP的增长在2%-3%之间,经过近十年调整,美国GDP还没有恢复到原先发展的轨迹上。
第二,危机以来的恢复主要依靠货币政策,特别是超长货币政策。在刺激复苏过程当中,美国财政政策缺失。从刺激经济角度而言,货币政策是一个相对粗犷的工具,在诸多方面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王江认为,虽然目前美国国内通胀水平不高,比目标2%还低一些,但在观察商品价格上,不仅是看到现在的价格,还要考虑以后的价格,可以通过资产价格预测。
据王江观察,在特别超常货币政策推动之下,美国资本市场达到了空前水平,美国股市的中长期PE值达到30。在美国战后历史上,曾有两次达到这样的水平,第一次是2001年左右的高科技行业热时期,PE一度达到40。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企业中长期债的利率下降到5%,这是美国自1960年代始从来没有达到的低水平。
从美国经济情况来看,王江认为目前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美联储的“缩表”,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状况,究竟会给全球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难以估计。
不过,王江认为股市波动不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太大影响,债务关系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更加负面的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问题就出在房地产信贷,其对总体经济的影响和单一股市跌落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金融业挑战:去杠杆中的流动性管理
“去杠杆”实则全球范围内都要面临的问题。
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在2008年之前全球金融业都是一个高速增长期,包括利润、资产,过程中伴随的便是“加杠杆”。2008年之后,经济周期叠加科技周期和监管周期,全球的金融机构都面临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姜建清表示,从银行的角度,金融业“去杠杆”有三种办法:第一,增加资本金。但现在各种因素叠加,银行利润率下降,且外延扩张资本也受到一种约束,补充资本金相对比较困难;第二,重组业务结构,剥离不太重要的业务,降低资本消耗;第三,调整资产的结构,走轻资产、轻资本的道路。
就风险而言,牛锡明表示,目前中国需要防范的最重要风险之一,是在去杠杆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各银行普遍强调流动性管理要覆盖表内和表外,表外理财业务的流动性管理也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银监会系列“三套利”、“四不当”检查文件的下发,银行调整资产负债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的流动性压力愈来逾大。
以同业存单作为观察切口,2017年发行的同业存单平均利率较2016年高1.15个百分点,今年3月-4月发行的存单利率大概率在4.5%-4.8%区间,利率高的甚至突破5%。从发行量上来看,同业存单发行量在4月迎来拐点。其“缩量”、“升价”背后,是银行用高利率存单替代原来的低利率负债,而且有可能是在负债和投资收益倒挂的情况下,为了维护流动性不得不为之。
对于一些小银行而言,这种维护流动性需求的高成本负债是否能够为继,要打一个问号。几乎所有银行都要问的一个问题,去杠杆会到什么程度?还要持续多久?
牛锡明表示,央行引导去杠杆政策初见成效,M2已经降到10%以下。从长期来看,去杠杆政策会持续下去。虽然具体执行过程中会有松紧,对一些监管政策有微调,但是趋严的大趋势不会变化。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