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加入MSCI表明中国金融开放进程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迅
2017-06-22 07:00

陈迅

明晟公司(MSCI)在6月21日凌晨公布了其2017年度市场分类评审结果,决定把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舆论以A股“第四次闯关终于成功”来形容这个过程的漫长和曲折,可见内心对加入这个国际标准指数的愿望之深。

当然也有市场人士淡定地提醒交易员们,即便被动配置资金进入A股市场,相比A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杯水车薪,2018年8月以后,A股占MSCI新兴指数的比例仅为0.73%,而中国新经济的代表企业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头文字)目前就已经占比8.7%了,所以目前还难以预测到底能给A股带来多大的影响。也有激动的投资人表示,由于开放的对象都是相对具有质量的股票,海外机构可能带来的投资风格对A股可能起到示范作用。冷静的分析师则会淡淡地泼上一瓢冷水,在A股高度投机的波动环境中,搞不好是海外投资者先被内地交易员给同化了。

回顾过去几年来的经历,实际上这次A股成功进入MSCI新兴指数的最大特征可能是事前市场期待最低,甚至当天A股的动静都显得那么迟钝。海外媒体更显得淡定,甚至略带嘲讽地表示今后国际投资者将不得不和没有前途的“旧经济”打交道。

无论是感叹“修成正果”还是继续“怀疑人生”,这些观点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也不同程度有各自的瑕疵。比如悲观的论调认为海外投资者不得不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和个股,但他们可能忘记了,正如其自己总结的那样前三次A股没有成功进入该指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投资者的抵制。这次成功入“摩”结果恰恰说明MSCI的结论自身就是投资者与内地资本市场相互选择的结果。

哪怕认为难以在这些A股中找到优质投资标的基金经理,大可以通过低配A股来获得相对基准的超额收益,认为A股权重比例太小影响不大的甚至可以完全不配置。而当日A股的表现其实也根本不需要人来提醒投资者需要“淡定”,投资者已经用交易表明了态度,实际上这种事件驱动型的价格波动在A股市场反而真的是越少越好。

那些因为A股波幅巨大而怀疑的人士可能并不知道日本市场作为发达国家市场,个股和指数的波动比起A股有过之而无不及,每隔几年都能抓到内幕交易或者操纵股价的个人及机构。早年曾经因“受到MSCI青睐”一度炙手可热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市场现在的状况也非常值得大家思考。韩国长期想从MSCI的新兴指数里转到发达市场指数里,至今未能如愿,也没有任何可期待的时间表,中国台湾地区在全球市场里也依然是个很另类的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还有外汇以及资金管制制度等症结,但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其经济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解决。这也为我国大陆今后如何走好资本市场国际化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去分析和汲取经验教训。

全球第二大经济规模,加上只有美国可以比肩的全产业链经济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提升自身在国际资本市场地位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需求。哪怕证监会部分领导也多次强调纳不纳入都只是MSCI商业行为上的一个判断,但无可否认的是,加入这个指数的过程明确显示有关当局是做了大量具体工作的,很多涉及中国金融体系整体的改革。无论是互联互通机制,还是审批权限的逐步放开,这个过程涉及的层面远远超出了股票交易损益结果本身。

在这几年A股出现异常价格波动,人民币汇改波折等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其实是伴随着不少不确定性或者说风险的,因此这次的结果至少说明高层对改革开放的基本理念依然被履行,步伐的快慢是一回事,但坚持深化改革的努力依然在落实,而不仅仅是一种愿景。(编辑 张立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