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未雨绸缪地应对可能存在的全球金融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6-23 07:00

随着美联储决定继续加息并表示于年内开始缩表,发出危险警报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例如,近日美银美林首席策略师David Woo发表了悲观的观点:在太迟之前,赶紧卖掉(Sell before it's too late)。他并没有提出风险到来的直接证据,而是通过反向推导看到危险的信号。他认为,目前美国的经济数据明显弱于预期,例如新增非农就业的三个月均值放慢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在经济走弱的情况下,美联储却坚持鹰派立场,不但继续加息,而且计划开始缩表。他提出:美联储这样做的目的,可能不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而是针对其他的因素,例如不断上涨的股市。

2008年二季度之前,美联储的总资产不超过1万亿美元,而现在高达4.5万亿美元。这导致流动性泛滥,带来了金融市场的繁荣,但实体经济却受益甚少。美国经济一直处在“弱复苏”的过程中,去年GDP增速下降到了2%以下,从一季度的情况看,今年估计也不会比去年好。美国的失业率下降了,但有人指出,这是因为很多人丧失信心,不再寻找全职工作。在另一边,美国的债市和股市则是强劲上升。据计算,目前,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超过25倍,远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15倍左右)。低速增长的实体经济显然不能够支撑股价的继续上涨。现在能让美股价格看上去没那么夸张的,只有处于低位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但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并开始缩表,美股就会“高处不胜寒”。

这是越来越多人担忧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酝酿、爆发,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直接的原因就是美联储结束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在2000年后连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鼓励了次贷,吹大了房地产泡沫,2004年之后又连续上调利率,最终在2007年刺破了房地产泡沫。货币政策收紧一方面使债务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使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变得紧张。这样的过程,现在又有可能上演。

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多数人都知道,金融风险一直在积累,大家现在开始寻找风险点在哪里。目前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并不大,但股市泡沫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在美联储2015年12月加息前后,美股曾经较大幅度走低,美联储用加息不缩表的方式抚慰了金融市场,但这又刺激了美股更大幅度地上涨。美联储此后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但难度越来越大,收紧流动性也许会导致泡沫被挤爆。

风险还有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那就是随着美联储收紧流动性、美元汇率持续走高,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从而导致不正常的跨境资本流动。前两年美元持续走强,让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感受到了压力。美联储加息不缩表才使这种压力减轻。

面对全球金融体系中这些可能越来越强的风险因素,我国早已经未雨绸缪地采取防范措施。全球金融风险对我国的影响有两种,一是境外的风险会跨境传导,二是通过示范效应影响我国。这些年我国境外投资增长较快,风险跨境传导的可能性也会上升。因此,需要继续对境外投资加强监管,增强其规范性,这项工作早在去年就已经展开和深入。所谓示范效应则是指我国金融机构仿效发达国家的做法,过度创新,过度加杠杆,因而与美国一样具有积累风险的可能性。对于这一可能,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去杠杆任务,防止发生金融风险。当前,我们需要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去杠杆,建起“防火墙”,主动应对全球金融风险的影响。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