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成长春: 对接服务上海,南通必须要在最前沿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海平 南通报道
2017-07-08 07:00

2016年,南通经济总量已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8位。

在江苏地理版图中,近15年来,南通经济总量快速成长和超越引发了江苏区域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其颠覆性在于,作为传统定义中次于苏南板块的“苏中”城市之一,其经济总量超越了部分苏南城市。

因此,在江苏制定发展策略时,不能再延续原有“南中北”的思维基础。

考虑到这一趋势的发展,2016年,南通第一次以非苏南城市身份参加了省政府的“苏南片区经济工作座谈会”。同在当年11月的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融合长江南北的扬子江城市群战略提出,作为最东端的南通,省委给出了建设上海“北大门”的战略定位。

从历史发展看,南通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战略。随后启动的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也与上海紧密互动。

不过,与接受上海辐射、借助浦东大开发成就的苏南模式相比,新一轮对接服务上海的各种要素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诸如,开发区的经验早已被成熟使用。同时,面对原有以苏州为核心的苏南接轨上海的基础以及浙江嘉兴与上海的深入互动,南通如何进行创新,走出一条新路?

作为在地方的省属高校,南通大学一直扮演着地方发展智库的角色,承接了诸多涉及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课题。最新关于扬子江城市群的研究报告,就是由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圈题。

近日,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为什么“上一波”没抓住?

《21世纪》:如何理解新一轮发展中南通提出建设上海“北大门”?

成长春:发展到当下,江苏提出了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战略,就改变了原有江苏“南中北”的传统提法和框架,这是从全省的角度来考虑的,形成了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态势,省域的经济板块形成了更加均衡的布局。

扬子江城市群包含沿江8个城市,也就丰富了多个国家战略的重叠内涵,按照最新的长江经济带战略,需要整体上对外,而对外首先就是要对接上海,发挥各自优势接受上海的辐射,体现出一个大的融合。

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当中,南通作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与上海的关系尤为重要,南通必须要在最前沿。

《21世纪》:南通早在1984年就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上一波开放型经济中,为何没有较好利用到浦东大开发的机遇?

成长春:我认为,这与江苏省总体的发展战略是有关系的。

江苏在新世纪初提出“四沿战略” (沿沪宁线、沿长江、沿东陇海线、沿海),但重点实际上是集中在沪宁线和长江南岸,这从历史上省级的重大战略基础建设占比就可以很清晰看出。那个时候,从南通到上海还是要坐船的,需要5-6个小时。

考察苏南模式的发展,从国际产业转移看,苏南的乡镇企业基础较好,承接和顺应了这个趋势。以苏州为核心的苏南地区靠近上海的地缘优势也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对接上海不需要过江,工业化快速发展。

不过,当江苏沿海大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省里高度重视,南通等沿海城市就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

但不管如何,国际要素进入中国,上海是第一阵地,都是依靠对接上海成就了发展。现在上海正在建设“五个中心”,作为国际化和长三角核心的优势仍然存在,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仍是发展中的机遇。

我们要客观理性看待这个问题,虽然上一波没有有效抓住,但却为新一轮发展留下了空间,这又恰恰是当下上海最稀缺的。

吸引上海高端要素关键看平台

《21世纪》:从整个江苏的发展看,产业已比较齐全,那么,南通在新一轮发展中主动接轨上海,与过去的苏南地区有何异同?

成长春:相同的地方就是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特别是高端要素的辐射,上海的高端要素通过南通有利的条件能够有节奏的向南通转移。省委书记李强在谈到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时提出了“三个高端”,其中一个就是要聚集高端要素。

说实话,这很难,因为南通要面临其他更具有优势的城市竞争。但是,上海的高端要素能不能进来关键看我们的平台,高端要素中最核心的是创新要素,也就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的人才。

此外,根据上海的城市规划,部分城市非核心功能也需要往外转移,它也有一种对外发展的动力,这个是南通可以承接的。

现在最大的不同是,前一轮是处于工业化的前中期,但现在是工业化的后期,所以有些产业我们不一定能接纳,这就对接收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同的思维和创新方法。

我一直认为,南通具备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完美优势,可以接收上海的大化工、大钢铁产业,但从环保的角度看,在总体布局当中不一定就是想转移的。我认为可以利用转移重建的过程引入产业内最尖端的技术实现转型升级,这与环保要求并不矛盾。

总体来看,新一轮对接上海转移什么以及内生动力是什么?这和原来不完全一致了。现在省委对南通的战略定位非常明确,不足的是究竟转移什么?如何来对接?当务之急是在交通基础设施上能够更顺畅对接上海,比如苏通大桥实践中车流量已超过当初设计流量的3倍以上,逢节必堵。

与嘉兴各有优势

《21世纪》:对接服务上海并非是南通的专利,当下的浙江嘉兴,同样有所动作、成效明显,你怎么看?

成长春:嘉兴的这张牌打得非常好,从地理上看,接轨上海比我们要更加顺畅,不需要过江,而且浙江的几个先行示范区已有基础,实际上实施过程中与上海都是无缝对接的。

从上海的城市规划看,往北(南通方向),历史上已布局的大钢铁、大化工等产业,而现在上海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提出了生态布局,对比之下,浙江能够更好承接产业。这对我们有难度,但这是现实。

《21世纪》:那么南通该如何来做?

成长春:尽管如此,我认为南通的优势仍非常明显。

一方面,南通与上海已有8个共建园区,合作方式各有不同,产业基础非常扎实,取得的成就明显;第二,目前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强调的是整体对接,上海肯定有很多创新要素进来,按照韩正书记的说法,这不是两个城市的关系;第三,为着顺应上海的战略,我们与作为国际生态岛的崇明岛对接建设沿江生态带,解决了岸线资源对接的问题。

平衡房价与产业价值

《21世纪》:本轮发展强调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但目前房地产的成长价值显然超过了产业创造的价值,既然要以吸引产业为主,南通如何协调?

成长春:作为经济学者,从我的了解看,总体上我相信市场主体会理性思考这个问题。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如何创造条件让干实业的人在这个地方的发展空间更大,房地产的建设发展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也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是,政府如何找一个平衡点,让多方在一个地方投资都能够有所成长,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坦白说,比较难。但是我觉得南通目前营造一种空间是非常好的,至少上海已普遍意识到南通是真的在做事。

我想说的是,从南通近些年的发展看,房地产市场非常平稳,“炒楼”的极端从来不成气候。 (编辑:何苗,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hemiao@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