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建议赋予银行理财产品独立的法律地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晓宴 上海报道
2017-07-12 07:00

导读:顾卫平表示,在银行理财成立子公司之前,可以考虑给予银行理财产品独立的法律地位。这有助于解决普遍存在的通道和嵌套问题,可以缩短资金投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也有利于对投资项目的存续期风险管理。

在2016年银行业理财规模增速达到23.5%的背景下,兴业银行在保持理财余额平稳增长的同时,实现理财业务中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9.61%,中收增速远高于规模增速。将理财业务发展的重心从追求规模转向增加中收、提质增效,这背后兴业银行是如何考量的?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去年“资产荒”的环境下,资产收益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过低的利率增加了大类资产配置的难度和风险。权衡后,兴业银行没有采取发行大量同业理财扩张规模的做法,而是将业务重点放在居民财富管理的“主战场”,着力发展零售理财业务(占比约70%)。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今年同业理财需求明显萎缩,全行业整体规模出现下降。但由于客户结构相对较好,兴业银行理财规模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在顾卫平看来,今年以来针对大资管行业出台的各项监管政策总体上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需要寻找有效的措施和路径,目前遇到的最大制度性障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不清晰,主体身份不明确。

顾卫平表示,在银行理财成立子公司之前,可以考虑给予银行理财产品独立的法律地位。这有助于解决普遍存在的通道和嵌套问题,可以缩短资金投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也有利于对投资项目的存续期风险管理。

从市场环境来看,顾卫平认为,今年大类资产配置要比2016年的机会更多。具体而言,货币市场类资产性价比相对较高,债券收益率水平大幅提升,配置价值显现。资本市场经历去杠杆和风险释放后,风险与收益匹配度较好,低估值、高股息标的具备投资价值。但今年金融市场仍面临不确定性,资产价格波动较大,特别需要防范流动性风险向信用风险传导。

今年重在合规、转型

《21世纪》:2017年银行理财的关键词是什么?

顾卫平:合规和转型。

在去杠杆、去泡沫、去通道,防止金融“脱实向虚”和“三三四”检查的背景下,2017年银行理财面临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监管。

首先,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限制了理财业务的超常规增长。同时,央行牵头制定的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标准有望很快出台。监管部门连续出台一系列针对资管业务的监管措施,对银行理财的跨市场业务,尤其是资本市场业务带来一定影响。未来,银行理财必然从粗放式增长走向合规发展,行业生态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在行业发展初期,规则制度不尽完善,转型路径不清晰,制定统一监管标准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应处理好统一规制和鼓励各类资管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系。建议合理把握监管节奏,避免控制风险的过程产生新的风险。

《21世纪》:这两年都在提银行理财回归资管本源,如何看待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的关系?

顾卫平:银行理财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回归资管本源是行业转型的方向。

现阶段,不能简单地把银行理财等同于公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银行理财在客户基础、资产构建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客户的风险偏好较低。

以非标投资为例,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可以依托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团队,对非标项目的融资客户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强的信用管理能力。同时非标投资是银行理财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2013年8号文出台后,约束了银行理财无节制扩张非标投资,从总量上风险是可控的。根据中债登统计,截至2016年末,银行理财投资非标的占比仅为15%。因此,在非标投资方面,银行理财比公募基金更具优势,在资产配置中允许投资一定比例非标资产是合理的。我们更应该着眼于继续探讨非标的公允估值方法,尝试通过各类交易场所,提高非标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动定价的透明化和公允化。

发力零售和企业理财

《21世纪》:今年金融去杠杆对银行理财的具体影响是什么?理财负债端调整,特别是同业理财,出现哪些新的变化?

顾卫平:近年来,随着市场流动性宽松和“资产荒”的出现,同业理财呈现爆发式增长,甚至发生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资金空转套利。

此外,同业理财需求的不稳定性,也增加理财的流动性管理风险。今年金融去杠杆旨在治理金融机构的同业套利行为,同业理财业务受到限制,规模逐步萎缩,银行理财也将回归财富管理的本源。

在策略上,我行今年将进一步调整理财业务的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将零售和企业理财业务作为主要发力点。在理财产品的久期管理上,做好短、中、长期限产品的合理搭配,拉长负债久期,降低期限错配程度。

《21世纪》:2017年整体大类资产配置的思路是什么?

顾卫平:随着市场利率中枢显著抬升,相比去年,今年大类资产配置的机会更多。除把握构建货币市场类资产的波段性机会外,相对于经济基本面,当前利率处于历史中高水平。

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难以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债券有配置价值。银行理财可以在把控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利用客户信息优势,获取行业超额信用利差。

在交易策略上,去年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投资普遍采取加杠杆套息的方式增厚收益,而今年债券收益率回到高位,加上资金面波动频繁,我们主动降低了债券投资的杠杆率。

在权益投资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将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杠杆率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是必然趋势,有利于丰富资产配置,提升通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投资策略上,抓住国企混改、“一带一路”、并购重组带来的投资机会。

《21世纪》:去年银行资管大量债券投资进行了委外,今年委外有何调整?

顾卫平:银行理财的委外投资是指FOF和MOM。去年的债券委外投资是在“资产荒”背景下,主要运用加杠杆方式来增加投资收益。

去年四季度以来,债券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委外管理人的投资业绩出现明显分化,相当一部分未达预期。对于业绩不及预期、风格发生漂移的管理人,降低仓位甚至赎回属于常规操作。

今年的委外投资更多是在纠偏,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在管理人遴选、绩效评估、交流沟通、动态管理等环节,形成一整套机制。更重要的是,委外投资要服务银行理财资产配置的实际需要,对于尚不具备自主投资能力的资产和策略,采用FOF/MOM实现,通过与管理人充分交流,促进自主投资能力的提升。今年我行在权益委外投资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新增策略包括高股息价值组合、港股、A+H、国企混改等。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