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到北京:资本助力美国创业企业在华运营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北京报道
2017-07-15 07:00

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创业公司,正在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仅仅在2017年上半年,爱彼迎(Airbnb)公布面向中国市场的一系列新计划, 正式敲定中国区CEO的人选;Evernote的中国团队开始推动印象笔记产品与Evernote国际版产品进行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化发展; WeWork在上海和北京开放了四个新的空间。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一个趋势,很多公司在比较小的时候,也就是在美国或者欧洲市场还没有取得领先地位的时候,也开始比较积极地寻求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机会。”元禾谷风创投(Oriza Ventures)创始合伙人梁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众多来华拓展业务的美国创业公司背后,可以看到中国投资机构的布局,其中的代表案例,如,LinkedIn领英和Airbnb爱彼迎都同时获得了红杉中国、宽带资本的投资。除此之外,宽带资本还是Uber中国、Evernote印象笔记的投资方。

“田总(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和我们的CEO、董事会之间有很好的互动,也作为美国母公司的投资者与我们分享思路和想法,让我们得以听到一位外部行业专家和投资界领军人物的意见。”谈及宽带资本对公司中国地区业务的推动,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唐毅表示。

“硅谷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VC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和玉另类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玉投资”)管理合伙人曾玉表示,中国VC可以在硅谷公司搭建中国团队、选择中国投资方、结识中国合作伙伴方面提供建议。

创业公司的选择

唐毅在不久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介绍, Evernote正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更为本土化的产品开发。但谈到本地化是否会是所有美国来华企业的选择,他分析说: 第一,中国要客观看待美国企业,他们是有极强创新性的企业;第二,这些企业高度追求效率、追求全球化。

“硅谷创业公司是靠创新靠产品来说话的,真正做到每个市场都本地化也不现实,因为效率会下降。” 他说。

元禾谷风创投是苏州元禾控股作为基石投资人在硅谷地区参与成立的美元投资基金,目前基金管理规模约为1亿美元,已经投资了40多家初创公司。

在这家投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余军看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与中国的产品和服务都会更多向相互的市场里渗透。对应,元禾谷风的投资团队与每一家被投公司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共同讨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余军分析说:“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点选择,并没有标准答案。首先要看创业公司的产品状况、财务状况是不是准备好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在财务能力和资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中国投资人的帮助进入中国市场,但前提是项目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余军在内的多位受访者认为,业务模式创新的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难度相对会大很多。“一些在健康领域和制药方面的独角兽公司,他们进入到中国市场相对来说更容易一点。”他说。

“小独角兽”的机会

美国初创公司在决定是否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必须要做更多的功课,想清楚如何在这个市场上依然拥有竞争力。

“中国人对这个国度以外的世界了解很多,但美国创业者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相对就少了太多——他们本以为自己的产品是非常出色的,来考察后才发现中国已经有类似的模式、而且非常有竞争力。” 和玉投资管理合伙人Ben Harburg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今年2月,总部位于硅谷的早期投资和创业加速机构500 Startups宣布任命杨珮珊(Edith Yeung)为大中华地区主管及合伙人,专注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的投资业务。

“我现在第一要做的,是代表投资项目的CEO来把中国不同的渠道搞清楚。这对现阶段的我们来讲是最重要的。”杨珮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当时,500 Startups已经投资了三家独角兽公司,其投资组合还包括40多家估值在1亿-9.9亿美元的小独角兽。这些“独角兽”和“小独角兽”中的一些成员,表达了探路中国市场的期望。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点选择,余军认为,对处于发展早期或者中期的创业公司来说,只要产品已经完成服务用户需求的有效方式论证、并且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我们会建议那些拥有非常优秀技术的科技公司,不见得一定等到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取得领先地位后再进入中国市场。全球化使得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公司会迅速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创业公司的模仿对象,给他们进入新市场留下的时间并不多。” 余军说。

中国资本助力

在当前的中国市场,很多投资机构都在寻找投资这些硅谷大小独角兽企业的机会,但也有国内一线投资机构合伙人表示:“我们短时间内不会投资纯海外的项目,即使他们说‘中国是我们的重要市场之一’。”

“在中国做本地化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大公司都做不到,凭什么一家硅谷的创业公司就能做到呢?”持这一观点的受访者认为,投资机构在中国本土有很多经验,却不代表足以有效帮助美国的被投项目来华落地做本地化——关键还是要靠创业团队自身。

从既往历史来看,中国市场对美国科技公司来说是一个比较难进入的市场;另一方面,多数的美国初创企业都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仍然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美国本土的市场上。

在来自各方面的动力之中,中国资本是更多美国初创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推手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多方采访后发现,中国的投资机构通常从三方面帮助美国被投项目在中国市场的落地:为他们选择优秀的中国团队成员,尤其是合适的中国区负责人;介绍中国本土潜在的优质合作伙伴,助力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引荐既有资金又有资源的投资方,为被投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储备。

2015年6月,和玉投资以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参与到了Uber全球的投资,并在其后参与过Uber中国业务板块的融资。

“过去硅谷公司来中国,选择中国业务负责人的时候,往往首选有光鲜的履历和流利的英文表达的人士,但这样的候选人通常是从小就去国外读书了,他们的本土化程度并不高、‘战斗能力’ 不够强。”谈到早前美国企业来华搭建团队常进入的误区,曾玉举例说。

Uber运营中国业务时,选择了在华设立单独运营实体,由中国本土团队运营管理,并进行独立融资。

对于将中国业务进行独立融资的选择,梁晖分析:“这也跟公司业务本身的发展机会有关系。对于一些公司来说,中国业务是全球业务的一部分,拆开的意义就不大;有些公司在中国和海外的发展模式差别非常大,中国合作方的资源、条件也完全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拆出来做合资公司或者独立融资也许是更好的选择。”(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