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九个子女皆成大才 梁氏家风积厚行远

羊城晚报
2017-07-24 17:38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他是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以变法强国为己任,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青年。青年毛泽东崇拜梁任公,受“新民说”的启发而创立“新民学会”;胡适自称“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思想上“不能不跟他走”。

梁启超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却用言传身教,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了几代梁氏后人的血脉。在400余封家书中,梁启超常教育子女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启超9个子女7个留学海外,皆学有所成,却无一例外都回到祖国,体现了爱国家风的良好传承。

以强国为己任

一生忧国忧民

梁启超自幼勤奋读书,12岁考取秀才,17岁考中举人。但他并不以此自满,得知康有为在省城长兴里之万木草堂讲学,便去听讲求教。当时康有为只是一名秀才,举人向秀才学习,这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康有为对于旧学的批判,深刻地影响了梁启超,他积极参加康有为组织的“公车上书”变法请愿活动,成为“强学会”中的积极分子。

“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到日本,但他依然心忧祖国“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他创办了《新民丛报》等八种报纸,口诛笔伐公开批评清朝政府,要求废除专制;还介绍了大量西方变法改革的经验,并第一个把德国学者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介绍到中国,积极探索变法强国之路。

回国后,看到袁世凯复辟帝制,梁启超连夜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檄文,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派人先贿以“二十万元,令勿印行”,遭到梁启超拒绝。袁世凯又派人威胁道:“君亡命已十余年,此中况味亦既饱尝,何必更自苦!”梁启超则以蔑视愤慨的语气说:“余诚老于亡命之经验家也。余宁乐此,不愿苟活于此浊恶空气中也。”随后,梁启超的讨袁檄文在北京、上海等地各大报刊刊登,引发各界抢购传抄,影响震动全国。

梁启超晚年定居天津著书讲学,将自己的房子命名为“饮冰室”。“饮冰”出自《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饮冰”二字,流露出梁启超浇不灭的爱国情怀。

一门三院士

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育儿家”。梁启超一生有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各有所长。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经济学家,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三女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可谓“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从不强求子女的成绩,但是十分在意子女的品行。他曾说过:“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他从小教导子女“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梁启超的九个孩子无一不是品德高尚之人。他的大女儿在丈夫去世之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却始终不肯向日本人低头。三子梁思忠,在淞沪战场浴血奋战,以身许国。

梁启超认为孩子学到知识、内心快乐比成绩更重要。有一次梁思庄考了班里十六名,内心沮丧,他在信中这样安慰道:“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梁启超不强迫孩子学“热门专业”,认为顺从孩子自己的兴趣最重要。本来,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习生物学,但思庄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他便又忙写信道:“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后来梁思庄改学图书馆学,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一名图书馆学专家。正因为梁启超不干涉孩子的选择,所以他的九个孩子分别在建筑、考古、军事、经济、文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

传承好家风

代代赤子心

梁启超从小就培养子女的爱国情感。在日本时,他每天晚上都会让子女围坐在小桌旁,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爱国英雄的故事。梁思礼晚年时曾感慨道:“从小父亲就给我们讲爱国故事,要我们长大后‘爱国如家’,因此我们都传承了父亲的爱国基因。”

梁思成早年因为车祸伤及脊椎,后来得了脊椎软骨硬化症。但当美国人想聘他到美国工作以便治疗时,梁思成毅然拒绝了。他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之中,我不能离开她,哪怕仅仅是暂时的。”

梁启超九个子女中有七个曾到国外留学,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完全有条件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享受优厚的物质待遇。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们没有一人留居国外,都是学成后回国,与祖国共患难。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谈及祖父对她的影响,她说,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祖父非常开明又有超前的眼光,“祖父认为家风不能只想到家,应该首先想到国,先有国才有家。”

“祖父说,人必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父亲经常用这句话教育我们,为祖国奉献全部。”梁思礼的女儿梁旋说,父亲继承了祖父开明的教育方式,他从不强迫子女做不喜欢的事,而是随子女心愿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故里传承

学启超家教 传优良家风

在梁启超新会故居的纪念广场正中,2米多高的梁启超铜像静静矗立,他左手拿着一卷书,微微低头,像是陷入了沉思。

“这已经是我第6次来这里参观了,每次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多来这样的地方学习,将梁启超的这种爱国爱家的精神代代相传。”在梁启超故里,记者遇到前来参观的退休干部黄奶奶,她对梁启超敬佩不已。

为了使梁启超家教家风能更好地得到传承,新会区妇联开展了“学启超家教 传优良家风”的“四个一”系列活动,即编印一本宣传书籍、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开展一次征文比赛、举办一场展览会。“四个一”系列活动开展以来,新会区妇联征集“家风家训家规”作品250篇,征集“学启超家教、做优秀家长”主题家长征文和 “启超家风助成长”主题中小学生书信作品共8.5万篇,编印梁启超家教普及读本1万册,举办“学启超家教 传优良家风”专题讲座107场,举办“学启超家教 传优良家风”系列展览和学校巡展107场,在新会大地掀起了“学启超家教 传优良家风”的热潮。

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江门各地将家风建设视为常态化活动,三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依托1325个村(社区)“妇女之家”,通过舞蹈、快板、诗朗诵,书信、巡讲、图片展等形式,将好家风好家教传播到基层每个角落,每年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进村居500多场,各种家风传承活动2000场次,全市涌现出全国、省级、市级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家庭、书香家庭、最美家庭等138户。

江门市妇联通过开展“红笺传情 爱的家书”征集评选活动,鼓励广大家庭成员效仿梁启超,以家书的形式,将家风传承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千人相亲会上,江门市十大“最美家庭”向现场2000多名男女青年、志愿者们分享幸福家庭的秘诀,让这些青年男女沐浴良好家风,使家庭文明理念在这些“准家庭”中生根发芽。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毕凤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