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文园张晓梅: 特色小镇需引入IP做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韶葵 三亚报道
2017-07-25 07:00

谈及当下的特色小镇建设,山水文园集团执行董事兼CEO张晓梅用了两个字来形容:热、实。

在7月22日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7届年会上,张晓梅表示,中国城镇化发展到今天,加之中央倡导,多地开始响应建设特色小镇,大量房企、产业企业也宣布加入。

“实”指的是特色小镇应是实实在在做产业的过程。她认为,当前市场已经出现一批企业探索特色小镇如何发展;有些对古镇开发走出了一条特色小镇道路。

张晓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小镇开发商需要一个平台,能够把政策、资本、商业有机结合,然后推动小镇发展。

“5413”理论

在山水文园布局小镇十余年过程中,张晓梅有很多心得。她指出,小镇的规划开发、产品模式需遵循行业规律。这是她带领团队研究了欧洲的特色小镇之后发现的。

张晓梅将其总结为“5413”理论。具体而言,特色小镇有五大共性:任何小镇都有其公共空间,因为人是社会动物;小镇都有一定历史,因此要把当地的风土人情挖掘变成小镇标签;要有美食和集市;要有节庆活动;自然和景观有机结合。

围绕四大路径经营小镇落地,是张晓梅“运营前置”的理论核心,这包括规划、开发、产品和运营。张晓梅认为,规划应该做到软硬相结合。“硬”是在规划过程中形成两个关键节点,一是整体规划,二是开发要遵循规划的规律和原则。“软”是解决生活的部分,“硬”是解决产业业态部分。

此外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标准化的流程与完善的运营管理思路。张晓梅一再强调,在开发过程中,运营与经营要考量到所有细节,在开发过程中要前置;未来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是运营,运营团队能否让其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在前两者基础上,创立一个模式:交通+旅游+特色小镇。三则是明晰政策、资本、商业三大逻辑。

对于目前大部分企业做小镇时产业先行的思维,张晓梅持相反观点,“产业一定是与人相关,先要解决住在小镇里的人生活的问题,之后才会吸引人流”。

山水文园集团探索发现,特色小镇并非是把产业链做全,而是一种平台模式。在平台模式下,遵循上述五大特性,之后找亮点,通过不同主题来放大,比如定位名人古镇、文旅小镇等。

引入IP

此外,“取势、明道、优术”是张晓梅总结的实战策略:取世界和行业、国家发展的大势;明道即在方法论基础上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优术是在实践过程中,将这些方法论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对标,并不断进行调整优化。

张晓梅坦言,山水文园的特色小镇到今天为止还不能说完全成功,“当下没有谁能说自己的特色小镇是完全成功的,但大家都走在践行特色小镇的成功之路上”。

山水文园目前有两大山水主题小镇。一个位于北京金海湖,在22平方公里的小镇之上,山水文园追求对生态的保护、对环境的治理,所有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与其打造的10个俱乐部融合在一起。山水文园植入产业,现在变成了金海湖的名片。

第二个小镇是浙江山水主题小镇,公司在2014年引入美国六旗等IP,山水文园并不打算将之复制到中国,而是保持了六旗过往的5大世界纪录,并将之作为核心引擎。

张晓梅最大的感触是,特色小镇之路前景光明,但压力与挫折同行;而如今政策引导力度越来越大,运营环境也出现了重大改善。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