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市场及时出清有利于避免浪费更多资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7-26 07:00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到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目前,已有12家中央企业签订了框架协议加速推进债转股工作,地方国企也纷纷通过债转股降低杠杆率。此外,首家市场化债转股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也于日前获批成立,注册资本金120亿元。

为什么国有企业降杠杆要作为经济去杠杆工作的重中之重呢?主要因为中国的高杠杆率主要集中在非金融国有企业。根据中国社科院测算,截至2015年底,金融部门、居民部门、包含地方融资平台的政府部门以及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21%、40%、57%和156%。另有数据显示,2015年末我国国有企业负债占非金融企业整体负债的比例约70%。

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债总额约90万亿元,而估算的非金融部门债务总额约为120万亿元。从不同所有制类型资产负债率水平看来,国有企业高居各类型之首。自提出降杠杆的工作任务以来,全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从2015年9月的66.3%高点轻微下降至今年5月末的65.8%,下降的幅度不大。

为什么国企有如此之高的负债率?这与相关刺激性政策有关,当时容易获得信贷支持的央企与国企大规模投资以稳定经济增长,推高了杠杆,但是,随着刺激性政策的结束,国企的投资逐步演化为“产能过剩”,从而对利润增长构成冲击,很多企业依靠“借新还旧”维持,还有一些成为僵尸企业。在过去几年,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到个位数,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再次要求国企加大投资维稳,比如2015年下半年,国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基本在12%以内,到了2016年后投资增速突然上升至20%以上。再比如2016年央企负债总额47.6万亿,同比增长8.2%;地方国有企业负债总额39.4万亿,同比增长12.1%,说明负债增速比较快的是地方国企。

从去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等内容主要针对国有企业。

国企降杠杆的工作必须尽快落实,不能继续拖延。这是因为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会导致单位产出所需的债务量相应提高, 使得负债率难以下降而是不断提升;一些企业借新还旧支出加大,新增债务产出下降,并且财务成本越来越高,会导致对债务的依赖加重。此外,僵尸企业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继续“吸血”,不仅浪费金融资源,还会拖累生产力的增长。

去年10月国务院曾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与《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要求去杠杆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有序开展、统筹协调四个原则。目前来看,债转股工作因为银行与国企同属国有控股,在政府的协调下推进比较快,但是,如果国有企业不能积极改进效率,依然需要新债务维持的话,国企杠杆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因此,国企降杠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淘汰落后产能和有偿债困难的低效率企业,果断打破刚性兑付,坚决关闭“僵尸企业”,及时出清有利于避免浪费更多的信贷资源,这样可以把这些国企占用的信贷资源和其它生产性资源(包括土地、设备、人力资本等)释放出来,重新优化配置,推动增长,进而缓释杠杆率风险。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