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高手丨视频专访李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得注意这三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韩迅 ,拍摄宋帅 上海
2017-07-28 17:51

选择IPO还是并购?杰邦资本董事长李杰认为,IPO的提速,相当于开放了一个很大的入口,但是中间的管道比较狭窄,有很多人在排队。要是通过并购策略,就像小步快走,如果体量够大,并购获得的收益价值,就可以与IPO持平,甚至超过。 

李杰对于并购重组的未来相当乐观,“优质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将自己壮大,去整合市场,将所有零散的客户群集中在一起”,这个对各个产业的业态良性发展也是必要的。 

关于海外并购,他认为,国家强力监管的,是企业打着海外投资、对外投资的这种旗号,将境内的资产转移至海外,但是真正符合国家战略、符合国家需要、符合国家行业发展的海外投资行为,“我觉得国家一直是鼓励的”。

<<<以下为视频全文>>>

真正有效的并购行为一定是产业链的

上下游的整合并购

因为一是专业性质 二是资源匹配

三是整个的业务的延展性和通路是畅通的

 

IPO好,还是并购好?(00:22)

 

这个应该说是要分为两个方向去看

因为一定是根据项目自身

虽然从去年开始整个IPO在加速

但是这个加速的过程当中

因为中国整个主板市场的

它对于整个业态的调整的要求是

非常非常巨大的

像类似于传统企业、房地产类型的企业

大型重资产的实业生产类型企业

它已经不具备 或者是说已经不再是

上市公司这个庞大的体系里面的第一梯队或者是第二梯队

它更多要求的是高精尖技术产业

科技类型企业

或者是互联网类型的企业类来作为

IPO的上市组成部分

整个大的一个主板市场的组成部分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

整个的IPO的提速 对于我们来说

它是一个开放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入口

但是中间的管道其实还是比较狭窄的

有很多人在门口 在排队

很多人都在往这个管道里面涌

但是这个速度它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阶段

但是如果要是通过并购策略

我相信 “小步快走”这样的一个方式也可以

如果我们的被并购的体量够大的话

我相信独立IPO的获得的收益价值和我们并购获得的收益价值

应该可以做到持平

甚至是说 如果能把整个闭合环节里面的

这个风险控制做好的话

我觉得会超过独立IPO所给私募基金

类似于我们管理人带来的价值要更高

 

并购重组会成为市场主流吗?(02:20)

我觉得是

一定是通过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这样的一种形式

来让优质的企业可以通过这种并购的方式将自己壮大

通过并购的方式去整合市场

通过并购的方式去将所有零散的客户群集中在一起

这个也是对各个产业的业态良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性

因为如果同一产业领域里面有过多的

同级别或者是参差不齐的这样的企业

在这里面的话

会造成整个市场的不健康发展

它会形成一种恶性竞争的状态

为什么我们这么多滴滴和快滴可以合并

携程可以跟去哪儿合并

58可以跟赶集去合并

都是要整合这个市场

形成标准统一化的一个市场规制

而不是说 你家8块我家5块

你家10块我家6块

这样的一个恶性竞争层面

真正损害的一定是消费者的利益

而并不是商家自身的利益

因为最简单的道理  羊毛出在羊身上

谁都懂 它的降价策略一定是

降低了你的服务品质或者是产品质量

我觉得通过并购的这种手段让具备

可以带领这个市场 或者是操纵这个

作为这个市场的主导的这样一类的

类型的企业来去做的话

是有助于整个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因素的

 

如何看待海外并购?(03:58)

 

国家的监管是对不具有真正意图的海外投资

因为很多企业打着海外投资 对外投资的这种旗号

将境内的资产转移至海外

这种行为我相信 不单单是我们中国

任何国家都会进行强有效的监管

或者是惩罚的措施

但是真正是企业需要 符合国家战略 符合国家需要 符合国家行业发展的

这样的一些海外的投资行为的话

我觉得国家一直是鼓励的

我觉得我们需要走出去

去学习德国的这个工业

学习美国的互联网、金融

学习日本的高新技术

我觉得这都是我们需要走出去的一个原因

企业要想发展一定是在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当中

所以中国走出去的战略肯定没有变

中国强监管、对于海外投资的这种策略

我相信一定是不以真正海外投资为目的的企业 它是有影响的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 是完全没有影响的

 

上市公司如何进行跨行业并购?(05:17)

对于一些传统类型的上市公司来说的话

它的大量并购反而会增加自身原产业的一些负担

因为它受到了很多新兴业态的一些冲击

它的利润率是在逐年递减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它大量的并购

给它带来的风险应该也是 随之而来是正向往上增加的

所以就涉及到很多跨行业的并购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 作为上市公司

它应该依托于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依托于专业的金融机构的专业团队

第二我觉得应该是先以了解和渗透为主

而并不是以并购的这个方向直接进入到并购市场

由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对所要想涉及的领域做一部分的前期或者中期的一些股权投资

对这个市场进行全面性了解

对这个市场进行一个阶段时间的孵化或者培养过以后

再来进行大规模的并购

我觉得这个是有效降低风险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我觉得 上市公司也应该去采用合伙人机制、合伙人的模式

去将一些想要涉及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优秀人才

囊括到我们的上市公司的核心团队里面来

与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 与他们进行更多的探讨

甚至是说 通过他们对一些他们所要涉及的这个领域的一些直投行为

我觉得都是可以的

而不是说盲目的进入到

用并购的形式进入到一个自己不熟悉

或者是不了解的一个行业里面

这种无疑是这个增加上市公司自身体量循环的负担的一个问题

韩.jpg

(编辑:曾婷芳,王博)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