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肯纳:刻画黑白的影像俳句

21世纪经济报道 许望 上海报道
2017-08-05 07:00

“我们眼中所见的世界一直是彩色的,身边的一切都有颜色。因此黑白摄影就成了对世界的另一种解读方式,而不仅仅是复刻现实。”拍了四十年黑白胶片的迈克尔·肯纳如是说。

9月8日至10日,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 Shanghai)将回归上海展览中心。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世界最负盛名的风光摄影师之一的迈克尔·肯纳,也将在艺博会上呈现自己的黄山系列黑白摄影作品。在此之前,这位以黑白风光摄影闻名的艺术家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迈克尔·肯纳出生于英国西北部的工业小城威德尼斯。成长在有五个兄弟姐妹的贫穷工薪家庭中,迈克尔·肯纳常常感到孤独,火车站、工厂、橄榄球场、空荡的教堂和墓地,到处留下他漫步的身影。尽管那时的他并没有照相机,对于周围世界的观感却极大地影响了他日后的摄影风格。“后来那些地方都成了我钟情的拍摄地。”他说。

起初迈克尔·肯纳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走向职业摄影的道路。11岁时,他入读一所天主教寄宿学校,立志日后成为牧师。尽管七年的学习最终并没有将他引向教堂,但宗教中的静默、自律、冥想却对他的人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出于对绘画的喜好,迈克尔·肯纳入读了牛津郡的班伯里艺术学校,其后又进入伦敦印刷学院专攻了三年的商业摄影。与此同时,他也一直将风光摄影当作自己的爱好与激情所在。“其实我所学的东西足以让我在商业摄影市场生存下来,但没想到的是未来我会以风光摄影为生。”

与一切童年经历和学院教育相比,在美国与著名摄影师露丝·伯恩哈德共事的十年对迈克尔·肯纳艺术生涯的影响更为深远。

露丝·伯恩哈德以人体摄影闻名,在美国摄影界颇有名气。1970年代后期,不幸一氧化碳中毒后,露丝·伯恩哈德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难以应付胶片处理工作,于是聘请了同为史蒂芬·怀特画廊代理的年轻摄影师迈克尔·肯纳做自己的助手,在暗房内冲洗胶卷。

对于那时的迈克尔·肯纳来说,由画廊、出版商、商业经纪人组成的艺术圈是一个复杂的世界,露丝这样的前辈就像指明灯一样带他熟悉了美国摄影艺术界。在与露丝共事之前,迈克尔·肯纳认为自己已经很了解冲洗技术,但露丝独特的冲洗风格为他开拓了另一片天地。不论是通过柔焦使色调均匀,还是用不同化学物质改变照片的色彩与反差,露丝对于规则的藐视令迈克尔·肯纳备受启发。

“我现在还是坚持在传统的暗房里冲洗所有的照片。对我来说,冲洗胶片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充满愉悦的创作过程。这些年来我一直很享受冲洗胶片,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冲洗技术。”

如今迈克尔·肯纳已是享誉世界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时常在各地巡回展出,并被全球八十多家博物馆收藏。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迈克尔·肯纳一直用120画幅的哈苏相机拍摄,而日常携带的口袋相机则是塑料的Holga相机,他几乎不碰数码摄影。“冲洗过程中的局限性、不完美和不可预知更吸引我。”

除了对胶片摄影的偏爱,迈克尔·肯纳还有许多摄影的小癖好,他喜欢在清晨摄影,没人打扰的清晨,空气中少了嘈杂噪音,光线也更加柔和散漫;他也喜欢在夜间静静地长曝光十小时,在漫长的时间里,河水流动、星辰转移,每一处风吹草动都让摄影的结果充满不可预知,冲洗的每一刻都有可能遇见惊喜。

作为摄影师,迈克尔·肯纳无疑是浪漫的,2002年的冬天,在日本北海道的屈斜路湖边,他遇见了此生最难忘的一棵树。

据迈克尔·肯纳回忆,那个早晨寒冷异常,大片的雪花在风中乱舞,湖面完全冻成了白色,天地间的冷寂只偶尔被天鹅刺耳的叫声打破。就在那时他看见了那棵橡树,像一株特大号的盆栽,优雅而充满形式感,一种典型的日式风格蕴含于这棵树的形状中,像一幅木质版画。

自那以后,迈克尔·肯纳一有机会就会来北海道看这棵树并为它拍照,一年又一年,哪怕树枝断裂掉落,他仍然觉得这棵树是优雅的,并在一次次重逢中将它视作自己的故友。

2009年这棵树因为安全原因被砍掉,直到2013年迈克尔·肯纳才再次重回屈斜路湖。“最终的朝圣之旅与我和这棵树的第一次相遇一样,寒冷而寂静。除了树以外,冰冻的湖面、嘶叫的天鹅都与从前一样。时光流逝,物转人移,而有些东西却奇妙地保持了原样。我现在依然会时不时回到屈斜路湖,散步、聆听、回忆,以及拍照。”

就如同北海道橡树的故事一样,迈克尔·肯纳镜头中的画面总是充满宁静的激情。在尺寸不大的黑白摄影作品中,诗意与禅意扑面而来。“我想我的作品更像是影像的俳句,而不是长篇小说。”

《21世纪》:对你而言,黑白摄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迈克尔·肯纳: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加宁静而神秘,对我而言,黑白摄影的微妙之处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从而在脑海中补全画面。我相信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温柔沉静,也更能长久地留存于记忆中。

《21世纪》:为什么偏爱在夜间摄影?

迈克尔·肯纳:正如之前所说,夜间的环境充满丰富变化,人眼难以捕捉,而每一处变化都会体现在底片上,现实变成了超现实,多么美妙。

白天的主要光源一般都是太阳,而夜间的光源则十分多样并且不常见。深长的阴影如同催化剂激发想象力,照片好像要讲述一个故事,或是揭晓一个秘密,有浓浓的戏剧感。夜色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画布和调色盘。

《21世纪》:你是学商业摄影出身,但却以艺术摄影闻名,你对商业摄影持怎样的看法?

迈克尔·肯纳:我从不排斥商业摄影。对于喜欢孤独和宁静的人来说,需要和一大群人合作,并且有明确工作日程的商业摄影可能难以接受,但这种挑战往往也能带来创意上的突破。

并且商业摄影常常能带我去到平常去不了的地方。比如说我曾经因为商业合作一次性游览了18个国家,也曾经把自己绑在直升机的一侧给阿尔卑斯山拍照,有这么多激动人心的经历加持,我一般不会拒绝商业摄影的邀约。

《21世纪》:你曾经说与最终得到的作品相比,摄影的过程更重要,如何理解这句话?

迈克尔·肯纳:我喜欢走遍世界,找寻视觉上最有趣的拍摄主体。能亲身体验自然是多么的美妙,看满月从地平线升起,缓缓升上夜空。清晨到来之前,看白色的霜雪覆盖树枝。日复一日地感受不计其数的视觉盛宴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摄影是我生命旅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影像分享我的旅程固然很重要,但即使没能拍出很好的片子,至少我还拥有这段美妙的经历。总而言之,重要的是旅行,而不是目的地。

《21世纪》:你作品中的宁静淡然是心境的真实写照吗?

迈克尔·肯纳:我试图在作品中呈现一个宁静而孤独的绿洲,希望看到最终成片的观众能够通过观看进入我所塑造的绿洲。这个快节奏的多彩世界,满是诱惑,无比喧闹。我希望从混乱中创造秩序,从世界庞杂的背景音中寻找安静。在我的作品中,情感上的暗示比一笔一画的准确描写更重要。(编辑 董明洁 许望)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