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觅剑专栏丨同业存单是货币和信贷增速背离的主因

21世纪经济报道 欧阳觅剑
2017-08-15 07:00

央行近日发布了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当前M2增速比过去低一些,需要全面客观认识。预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同时,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在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

今年以来,M2增速持续下降。上半年末,M2增长率为9.4%,连续两个月低于10%,这个增速比去年末的11.3%下降了1.9个百分点。而信贷的增速却不慢,4月到6月,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一直稳定在12.9%,较一季度末的12.4%提高了0.5个百分点,比去年末的13.5%只低了0.6个百分点。可以说,今年上半年,货币和信贷的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背离。有人认为,M2(货币)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减弱了,信贷目前是更为合适的中介目标。

M2的主体是存款。M2增速下降反映了存款增速的下降,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2%,其中,住户存款增速为9.6%,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为10.9%,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速仅为4.3%。存款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贷款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资金运用,它们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一般而言,银行只有存款增长快,才有足够的资金发放贷款,所以有“存款立行”的说法;反过来,银行发放贷款之后,其中相当一部分会转化为存款,所谓“贷款创造存款”。所以,存款(以及货币)和贷款的增速应该具有相关性、同比性。

上半年货币和信贷的增速出现背离,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银行贷款中的相当一部分的资金来源并不是存款。为什么一部分银行在存款增长慢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大量发放贷款?原因在于其资金来源多元化,对存款的依赖度大大降低,其中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同业存单。其二,相当一部分贷款没有转化为存款,例如变成了理财产品,一部分理财产品用于购买同业存单。同业存单是银行在存款增长减慢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贷款较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货币和信贷增速出现背离的重要原因。

大型银行由于网点多,吸纳存款以及理财资金的能力都很强,而发放贷款则相对而言比较审慎。中小型银行由于网点少,吸纳存款以及理财资金的能力都较弱,而发放贷款的意愿则比较强烈。因此,中小型银行需要通过同业业务,从大型银行融入资金,以往主要是靠回购、拆借等方式。但这些都属于同业负债,根据规定,商业银行的同业负债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不得超过1/3。

但同业存单之前不属于同业负债,不受上述限制。于是,近年来,同业存单发展非常迅速。2014年末,同业存单余额仅为5995亿元,当年发行量不到9000亿元;而今年7月末,余额达到了8.4万亿元,月发行量有时超过2万亿元。今年4月,银监会又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这一监管要求加上市场流动性紧张,导致同业存单发行量一度有所减少,但6月又超过了2万亿元,显示银行对同业存单的依赖度非常大。

部分银行(主要是一些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依靠包括同业存单在内的同业业务融入资金、发放信贷,可能造成信贷扩张过快、风险上升。而且,还有可能形成期限错配的风险,因为同业存单的期限一般是几个月,而发放的贷款则可能长达几年。出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考虑,对同业存单需要进行更严格的监管,改变中小型银行越来越依赖同业存单及同业融资的倾向。

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透露,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机构对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据业内人士计算,如果将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负债,一部分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的同业负债占比会超过1/3。为了达标,他们需要减少同业负债,与之相应,放贷的进度也会放缓。(编辑 祝乃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