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股票经纪10月离场 港交所交易大厅使命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丽娜
2017-08-16 07:00

目前交易大厅的股票成交量占比大约为0.5%。同时,根据港媒报道,在2014年,股票市场中来自交易大厅的营业额已经下降到总营业额的0.2%,而这个数据在本世纪初高达20%。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香港电视剧《大时代》里股票经纪们身穿红马甲,频繁穿梭在交易大厅的一幕,很快就将定格成为历史。

“港交所计划,当交易所展览馆及交易大厅租约于10月底到期后,将重新改装为一个多用途和具代表性的‘金融地标’,用以推广香港金融市场。新的地标式场馆可用于举办仪式、展览、会议及投资者教育活动。”港交所发言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时确认。

见证香港金融市场几度沉浮的港交所交易大厅,已有32年历史。港交所由当年远东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四所合并”而成,交易大厅则在1986年4月2日首个交易日启用,最初面积达4.5万平方呎。

据业内人士指出,港交所的交易大厅1986年启用时,所有交易均在此进行,1993年高峰时期经纪行代表一度达到1400名出市代表。但随着1996年港交所推出自动对盘及成交系统(AMS),可对外连接证券行的终端机,令交易不再局限于交易大厅,在交易大厅出市的券商代表数目逐年减少。

因此,2006年港交所改建交易大厅,把交易大厅的面积缩减三分二,目前大约有60家券商以每月7000港元租金租用交易枱。已有一部分面积作其他用途,包括可供举行上市仪式、培训课程及香港交易所股东周年大会等。

交易占比萎缩至0.5%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证券交易所多为会员制,交易所大厅内的席位由会员持有,可自由租赁买卖,拥有会员席位的交易商在大厅内以暗号挥舞手势、大声喊价,报价资讯显示于黑板上,并用纸笔纪录交易。

这种传统的交易技术一直延续了三个多世纪,直至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部分交易所开始设立电子交易平台。1971年纳斯达克率先设立电子报价系统,供交易商查看买卖报价资讯,随后1977年多伦多证券交易所首创电子撮合系统,而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977年推出的自动债券系统(ABS)则为第一个全电子化市场,初期这些电子交易系统多只用于交易债券或较不活跃的股票。

以纽约期货交易所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交易中仅约14%由电脑撮合,绝大部分仍以经纪商交易为主,但之后其盈利一度大幅下滑。而以电子交易为特色的纳斯达克市场,尽管上市公司市值总额比纽约期货交易所低20%以上,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鼎盛时期,其成交量却一度超越了纽约期货交易所。

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公开喊价的交易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化竞争的需求,尤其是在交易所转向股份制公司之后,盈利成为其首要任务。1980年,全球出现首个完全电子化的交易所,即芝加哥国家证券交易所(NationalStock Exchange)的前身辛辛那提证券交易所(Cincinnati Stock Exchange),其他证券交易所则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效仿。

事实上,由于公开喊价的交易成交量不断萎缩,为了提高交易量和市场占有率,全球各大交易所近年来纷纷关闭交易大厅,并逐渐转向电子交易。

早在1999年4月3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就关闭了交易大厅,全部证券交易都经电脑辅助下单与执行系统进行。总部位于芝加哥的 CME已于2015年停止在Nymex交易大厅进行期货交易。去年年底,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宣布关闭位于曼哈顿下城的公开喊价交易大厅。

欧洲交易所于2007年收购了NYBOT,并于2012年关闭了交易大厅。目前欧洲地区仅存场内交易平台的仅有港交所旗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同时,港交所发言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交易大厅内的证券交易柜台数目,已由2006年当时改装完成启用时的294个,大幅降至现在的62个,而目前平均每天只有30名经纪出市交易。

“现时交易大厅及其柜台的租约将于10月底届满,香港交易所现正向有关证券商了解他们对继续使用交易柜台的需求和意向,若有一定需求,会探讨另立新租约,研究将交易柜台迁往中环邻近办公地点。我们将尽量协助证券商,减低迁址对他们的影响。” 港交所发言人指出。

上述发言人透露,目前交易大厅的股票成交量占比大约为0.5%。同时,根据港媒报道,在2014年,股票市场中来自交易大厅的营业额已经下降到总营业额的0.2%,而这个数据在本世纪初高达20%。

ETF交易兴起

“由于场内电子化交易的普及,海外发达市场ETF甚至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交易,大大提升了全球投资者的交易便捷性,这也是近年来ETF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某外资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近年来,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机构和散户投资者正寻求多样化及低成本的投资策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为主的被动投资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据悉,目前全球ETF以及指数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达到约17万亿美元, 占全球股票、债券市场总市值的10%。

根据伦敦咨询机构ETFGI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球ETF共吸引391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390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ETF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共吸引了高达2.8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于1999年正式推出追踪恒生指数表现的盈富基金,成为亚洲(日本除外)首个ETF上市的市场,交投额多年来在亚洲区都高踞榜首。根据港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在香港上市的ETF已达133只,市值累计达3201.8亿港元。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