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净值化转型:货币型为基础、固收型为重点、基金型为特色

21世纪经济报道 浦发资管部
2017-08-17 15:53

银行理财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经历了成长和壮大的阶段。在当前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监管要求更趋规范的背景下,产品端净值型化和资产端资管化发展无疑成为银行理财转型的重头戏。

要打破理财“刚兑”,首先要提高理财投资者教育,才能顺水推舟、平稳过渡;而从银行端来说,可以首先从产品形态的转变开始,逐渐让投资者接受理财产品收益波动的状况。

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概况

(一)净值型产品定义及特点

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指在产品发行时未约定预期收益率或收益率区间,而是产品收益以净值的形式定期公布。与预期收益产品的主要区别如下:

(二)近两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及规模均显著增长

2016 年全年,共有59 家银行发行了829只净值型理财产品。截至2017 年4 月末,国有大行、主要股份制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总规模约2.94 万亿元,占表外理财总规模的比例约18.6%。其中,招商银行净值型产品发行规模最大,达1.85 万亿元,占其表外理财总规模比例近90%;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次之,占比超过10%。我行净值型产品占表外产品规模比例为8.51%,仅次于工行、招行、农行,位列第四位。产品形态方面,银行净值型产品以开放式为主,规模达2 万亿1。

净值型理财产品对比分析

(一)券商集合和公募基金均发行净值型产品

截至2016 年底,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2,规模2.19 万亿元,较2015 年的规模增幅达到40.86%;公募基金业务规模9.16 万亿元3,较2015 年增长9.2%;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起步较晚,从发行只数和发行规模上均与券商集合资管和公募基金有较大差距。

(二)券商集合及公募产品占比分析

券商集合在券商整体资产管理计划中的占比为12.5%。券商资产管理计划产品主要包括集合类产品、定向类产品及专项类产品。根据基金业协会统计,分布上以通道为主的定向资管计划规模仍占最大比例,占资管总规模的83%。但从2016 年监管密集颁布的新政来看,后续“去通道、降杠杆”意图明显,定向资管业务规模增长将有所放缓;集合类资管计划规模约2.19 万亿,占比为12.5%;专项类资管计划(ABS)规模约0.43 万亿。公募基金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产品可分为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和专户基金产品。截至2016 年末,封闭式基金净值0.63万亿元,占比4.1%;开放式基金年末净值达8.53 万亿,占比最大为54.85%;专户业务资产规模约6.38 万亿元,占比为41.05%。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在银行整体理财产品中的占比约14%5。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尚无标准化的体系分类,各行差异较大。

(三)银行及券商的投资范围更为丰富,基金公司专注于标准化资产

公募基金主要投资于标准化资产,种类较为齐全。除传统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资产外,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已经逐步扩展到境内境外、商品不动产及期货等,并少量尝试了股权债权(如鹏华Reits 基金、嘉实元和“直投封闭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同时,公募基金还综合利用了丰富的场内工具形成多种投资策略,如套利策略、目标日期与目标风险策略、风格轮动策略、行业轮动策略、大类资产轮动策略等。券商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较为广泛,并充分发挥投行与资管的协同效应。集合类资管计划除标准化资产外,其它类型资产范围也较为广泛,主要可分为资本市场、固定收益、量化业务、海外投资以及项目融资业务。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品种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并尝试配置市值波动的市场化资产。目前,银行理财不能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类资产。相对基金与券商行业,银行在标准化资产的投研和交易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上也起步不久,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因此近年来通过FOF、MOM 形式开展的“委外”类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较快。目前银行理财“委外”类资产投资的主要方向为风险较低的债券类及量化类资产。

(四)收益表现

在2016 年股票市场大幅震荡、债券市场信用事件频发的市场环境下,公募基金整体收益表现欠佳。指数型、股票型、混合型的平均收益均为负值,货币型平均收益约2%。QDII 类基金表现亮眼,最高收益达48%,平均收益约8%。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2016 年的整体平均收益表现略好于公募基金。根据Wind 资讯数据的统计,所有成立满一年的集合理财计划中,仅混合型产品的平均收益为负,其余产品平均收益位于0%-4% 左右。整体来看,公募基金及券商集合资管产品的收益表现波动幅度较大,与二级市场情况紧密相连,在2016 年“股债双杀”的市场环境下,平均收益表现并不亮眼。

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型路径探索

(一)净值型产品转型面临的挑战

尽管监管一直鼓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但从净值型产品的整体市场规模情况来看,转型工作仍进行得非常缓慢,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首先,建立与净值型产品相匹配的投研能力、业务规范以及销售队伍建设。一是标准化资产的投研能力亟待提升。净值型产品的规模需要一定量的标准化资产来支撑,虽然银行已经开始尝试通过FOF、MOM的形式参与二级市场投资,但在合作机构的筛选、管理、评估等方面经验尚浅,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也刚起步;二是规范化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类基金的净值型产品应参照公募基金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涉及合规销售、估值技术、风险管理、系统支撑、信息披露多个方面,银行的硬件及软实力均有待提升;三是客户经理的专业能力仍需提高。预期收益型产品结构较为简单,在转型过程中,需加强培训,提升客户经理的业务能力,让其能准确把握复杂的净值型产品形态,在销售过程中能向客户充分揭示产品的特性及风险,做到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

其次,理财客户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较低,亟需加快培育和引导。理财投资者方面,目前净值型产品的销售对象以个人客户为主,尤其是高净值客户,公司及机构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的尝试尚在起步阶段。个人理财客户对于银行预期收益率型产品的模式根深蒂固,想让客户在短时间内接受“未知价”形态的净值型理财产品难度较大,银行仍需较长一段时间对客户进行培育和引导。

(二)净值化产品转型的路径探索

伴随着近几年资产管理行业爆发式的增长,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保险资管、互联网金融,均已加入大资管行业的混战。在银行净值型产品的转型过程中,如何形成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至关重要。首先,在产品形态方面,需要循序渐进,依次建立起以货币型净值为基础、固收型净值为重点、基金型净值为特色的净值型产品体系。银行客户对于传统形态的银行理财产品依赖度较高,在转型过程中,需循序渐进,避免由于产品形态的转化,造成客户的流失。

从产品设计来看,第一步是推出货币型净值产品,该产品类似于货币基金、申赎灵活,到账时间快。银行的客户基础较好,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较为全面,货币型净值产品可作为客户沉淀资金的蓄水池和中转站,既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又进一步提升了客户闲置资金的整体收益。第二步是搭建固收型净值,作为与传统银行理财最相近的一种形态,将成为净值型产品体系中的主力军。此类净值产品可设计为定期开放申赎,在流动性和收益性间寻求平衡。资产配置方面,以类固收型资产为主,适当配置波动性较大的市场型资产以提升收益,整体上追求较为稳健的投资风格。最后,基金型净值作为以上两类产品的补充,各家银行可形成自身的特色产品线,如权益精选类、量化对冲类、私募股权类等。利用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客户甄选风险匹配的优质项目,切实履行受托管理人职责,坚持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

从产品定价来看,短期内净值型产品表现应优于常规预期收益型产品。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 上半年)》显示,2016 上半年,封闭式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数据,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96%,净值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58%,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表现也明显优于非净值型产品。

从客户分层来看,由于银行理财客户群较为庞大,在产品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客户的细分化管理。虽然净值型产品的客户收益主要取决于投资资产的净值情况,但银行可以通过前端认/ 申购费、固定管理费、赎回费的分层设计来实现对客户的差异化管理。

其次,在投资方面,一是建立全资产、全市场的投资体系,在充分发挥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加强标准化产品的配置策略及配置能力。基金在交易投研能力、券商在投行项目资源方面有较大优势,商业银行的主要优势在于良好的客户资源及扎实的风险管理能力,从投前、投中、投后多个维度对风险进行较好的把控。在项目类资产上,银行应继续发挥传统优势,通过优质项目的获取、风险的全面管理、利润的最终实现为净值型产品的收益表现做好缓冲;在标准类资产上,商业银行需继续提升对管理人的筛选评估能力,通过FOF、MOM 形式,有效地降低市场波动对于产品收益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对于国内外宏观形势、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的投研和判断能力,形成自身稳健的投资风格。

二是,除了资产投资和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外,转型过程中配套的机制体制改革也至关重要。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可参照公募基金成熟的标准化模式,根据权责利对等原则设置岗位,对投资经理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估体系,整体上对上层设计进行改造和优化。

再次,估值方法方面,根据各类型资产的特点与持有目的合理确定估值方法,并尽可能保持净值的稳定。整体上可借鉴公募基金规范化的做法,但也应根据银行对资产的持有目的和产品特性,选择适当的估值方法,以客观、准确地反映产品所投资资产的价值。

对理财产品投资资产的估值,可以采用的估值方法包括摊余成本法、成本法和市价优先法。摊余成本法即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收益率)、或协议利率(收益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剩余存续期内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每日计提损益;成本法指买入资产时的成本作为估值日该资产的估值结果;市价优先法即优先使用估值对象的市价进行估值,在无法使用市价进行估值的情况下使用成本法、摊余成本法、询价法、模型法等其他估值方法。

对于债券类资产,基金公司往往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 影子价格,二是债券基金采用市值法。对于银行理财来说,直接采用市值法往往会对产品净值造成较大波动。故建议根据投资目的进行分类,其中摊余成本法和成本法适用于以持有至到期为主要目的的资产,市价优先法适用于以交易为主要目的的资产。

对于非上市公司股权资产的投资,在目标公司上市前,可对目标公司权益主要采用最近市场交易价格法,并参考可比公司的市净率(P/B)方法进行估值。根据目标公司的财务报告更新的净资产值对目标公司权益估值进行调整;目标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在所持股票的限售期内,可每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非公开发行且有明确锁定期的股票价值计算的相关规则对该股票的交易所收盘价进行调整,使用调整后的价格对该股票进行估值;限售期满基金所持股票上市流通后,每日使用交易所收盘价对该股票进行估值。

综上,无论是监管趋势下的被动应对,抑或是银行在资管混战中的主动谋变,商业银行理财将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净值化转型的道路。面对经验丰富的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商业银行要探索出一条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独具特色的净值化转型之路。同时,配套的机制体制的改革、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以及客户的培育都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商业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编辑: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