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投资组合再平衡之路:回归代客理财本质

21世纪经济报道 浦发资管部
2017-08-17 17:11

今年5 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 年)》。

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底,全国共有存续理财产品数7.42 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05 万亿元。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中体量最大的一员,对经济社会、金融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过去数年银行理财的高速扩容,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问题,亟待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银行理财的投资组合在多个方面产生了失衡,在新的经济、金融和监管形势下,必须多管齐下,实现组合再平衡。

资产结构再平衡

(一)经济转型驱动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中央提出,我国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历史阶段。2015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已出现一些微妙而重要的变化。近年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我国GDP 累计同比的贡献率,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第三产业的贡献已超过60%,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悄然改变。而与先前刺激需求的政策取向不同,中央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旨在解决经济中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库存过高、债务高企的问题。2016 年,通过产能收缩,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 亿吨。

经济结构中,两高一剩和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已度过高速发展期,高科技行业、新兴服务业等新经济产业方兴未艾。实体经济去杠杆和转型的过程,客观上降低了传统行业的大额债务融资需求,整个金融行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着调整资产投向的要求。

从资产类别看,过去银行理财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非标准化债权、名股实债等类信贷资产,在实体经济降低财务杠杆的大环境下,难以继续扩张;从行业投向看,传统工业企业、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平台类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银行理财需要将目光和触角延伸至新兴行业,紧跟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

(二)金融环境变化

银行理财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一部分,其快速扩张有两个背景,一是持续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二是直接融资蓬勃发展。自2015 年10 月24 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在金融监管层面完成,而市场推进过程依旧任重道远。

但是,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绝对主力,商业银行早在多年前即开始主动拥抱利率市场化,这其中最主要的媒介和载体就是银行理财。近十几年来,以企业债和股票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额的占比,无论从绝对数额还是相对占比口径看,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资产端,为适应利率市场化和直接融资上升的趋势,银行理财将更多精力投向利率敏感性高的市场化资产,并以越来越积极的态度介入资本市场,既包括已经较为深入参与的债务资本市场,尤其是交易所债券市场,也包括此前涉足较浅的权益资本市场。从主要承担信用风险向主动识别、积极承担市场风险转变。这又要求银行理财提高对市场风险的管理能力,在资产端适度配置金融衍生品等风险管理工具也是应有的措施。

(三)监管政策要求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资产管理行业,银监会、证监会和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新政,今年一季度,银监会更是接连下发了以自查“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为主要内容的多份监管文件。

对资产管理行业而言,总的监管趋势是,由分业监管转为混业监管、由形式监管转为实质监管、由主体监管转为功能监管,总的监管要求指向降非标、降杠杆、缩链条。以上政策与2013 年银监会8 号文的有关规定是一脉相承的,由于非标准化债券等类资产以历史成本估值、流动性较差、信息披露较少,未来在银行理财中将进一步受到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和限制。因此,资产投向的转变也是监管新要求下的必然选择。

(四)资产端的再平衡

综上所述,银行理财在过去资产管理规模高速扩张过程中形成的资产结构,面临新的形势,逐渐显现失衡态势,调整资产投向、重建平衡,是摆在行业继续发展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以行业投向为经、资产类别为纬的资产配置矩阵,需要进行深刻调整,总的方向是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变,适应宏观经济转型、微观行业调整,提高资产利率敏感性、流动性和信息透明度。

负债结构再平衡

(一)负债来源调整

2016 年末,银行理财负债来源中,一般零售客户占比近50%,而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5.99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0.61%,较年初大幅上升7.84 个百分点。

同业理财是去年以来,银行理财、尤其是部分中小银行理财规模迅速增长的重要推手。同业理财作为金融同业机构交易行为的重要形式,与同业存单等资产负债模式一起,共同勾勒了过去几年金融同业业务的繁荣图景。

然而近半年来,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边际紧缩,以及监管层驱动资金脱虚向实、严查空转套利、强化同业合规的政策导向日益深化。尤其在今年4 月25 日的政治局专题会议上,将金融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由于金融同业交易的同向性,相比其他负债形式,更易成为流动性风险的策源地,因此同业理财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规模将呈现下降趋势。

为稳定负债来源,防止巨额负债缺口引发流动性风险和其他风险,银行理财必须循序渐进地调整负债,总的方向是,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向资金的最终来源要负债,夯实零售及

对公渠道的客户基础;与此同时,同业理财的发展,依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对于发挥不同金融机构相对优势、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同业理财的定位,不应再仅仅将其作为负债扩张的形式,而应当作为整体组合策略的一部分统筹考虑。

(二)负债期限优化

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全年,银行理财共募集金额167.94 万亿元,按照年末约29 万亿元的余额计算,银行理财全年周转次数约5.78 次,即平均周转周期仅2 个多月。这一数据显示,银行理财的负债期限较短,这一方面不利于对资产进行深入研究和投资,不利于为客户创造更高收益,另一方面过快的负债周转,也给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增加了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进一步丰富银行理财的期限结构,积极挖掘不同客户需求,布局养老产品等长期限理财产品,提高理财负债端的平均久期,降低对短期负债的依赖,降低理财期限错配程度。

(三)负债端的再平衡

在以负债来源和期限为坐标轴形成的负债结构坐标系中,存在对不稳定负债过度依赖导致的失衡情况。负债端的再平衡,就是要解决银行理财长期稳定负债来源不足的问题,这需要整个行业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积极引导,以更有吸引力的产品作为载体,吸收足以支撑行业健康发展的稳定资金。

组合配置再平衡

先有资产还是先有负债,这本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逻辑难题,而无论是过去两年的“资产荒”,还是去年底以来的“负债荒”,无不表明,如果将二者割裂、乃至对立起来,将给投资组合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资产和负债二者的失衡,一定程度上正是缺乏统筹考量的产物。在市场流动性宽松时期,金融机构往往大量吸收低成本负债,并加速涌向各大资产类别,只重资产规模,忽视资产特性,这一现象即是“资产荒”,这一过程常常引致越来越高的财务和期限杠杆,待市场流动性形势反转之际,在极短时间内,“资产荒”即演变为“负债荒”。这是典型的资产结构失衡导致的负债结构失衡,也是过去不久的现实情况。

曾有文献指出,银行理财存在“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资产池运作模式,这一方面与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相悖,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其突出表现就是上面提到的资产和负债结构的种种失衡状况。

组合配置再平衡,是摆在银行理财面前的重大课题。实现再平衡的根本,在于回归代客理财本质,贯彻“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原则,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按照客户的禀赋和需求进行资产配置,不能将理财产品作为满足社会融资需求的“银行的影子”。只有将资产的平衡和负债的平衡统筹考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理财在新形势下种种失衡的问题,否则,片面关注一方的失衡,无法解决另一方的失衡,跛行的状态将妨碍整个行业的发展。总之,银行理财投资组合的再平衡,是在新形势下不得不着力推进的重要任务。投资组合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要放在我国经济金融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致力于修复和改善政府、企业、居民等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在此过程中,寻找银行理财新的发展机遇。

(编辑: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