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为布局工业技术“软件化”浪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汪传鸿 北京报道
2017-08-22 13:27

工业技术软件化被索为视为解决人的能力和工具不匹配的问题,改变人和工具的关系的解决方向。

扎根军工行业、业务集中于工程中间十一年后,近日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义章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接下来的工业技术软件化浪潮,将帮助中国工业迎来一次“换道超车”。

自十一年前成立以来,索为系统业务重心主要集中在工程中间件。与此同时,索为公司在过去致力于工业技术软件化,主要集中在军工行业。李义章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十大军工集团均是索为公司客户,公司在国内积累了5项专利,分布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此外索为在美国积累了2项专利、另8项在审批中。 

索为希望抓住的机会是向工业3.0升级,用李义章的话来说,这次升级核心需要解决问题是从物理工具向数字工作的转换。背后的现状则是,目前在工程技术领域,普遍存在“80%时间在重复劳动,20%时间在创造价值”的现象。

2015年,索为开始建设工业云平台--众工业,通过构建云+端的模式,让企业内部的技术变成APP上云,再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云平台通过众工业云平台互联互通。该平台于今年初上线,预计将在年底逐步完善实现知识和工业APP的交易。

“尽管老牌厂商,例如波音已经积累了大量软件技术,但这类技术基本只适应于其本身,缺乏可移植能力。”李义章告诉记者,中国优势在于基础大,“也许国内可以通过三年构建一万个工业软件。”这被视为一次“换道超车”。

除此之外,目前行业存在另一个问题是企业技术智力资产无法转变为技术资产,背后暗含的逻辑是,即便有了先进的工具,仍旧需要弥补涉及人的知识和技术方面。李义章认为目前国外不乏行业巨头树立了标杆,例如波音公司在客机研制过程中使用了7000多种软件,依靠软件将设计方法和设计知识存储下来,但目前国内该方面仍旧缺失。

“知识自动化实际上是要改变人和工具的关系,过去人直接操作工具,现在要通过一个平台驱动这种工具。”李义章说,有了这个平台以后,可以把工程设计,工艺制作,产品维修维护里面的知识方法可以转化为模型,从而实现显性化、模型化、软件化。

例如在运输机总体设计过程中,索为方面提供驱动CAD软件、CAE软件建模做计算,其中软件建模计算工作由机器从事,而人仅需要负责分析、选择、判断等工作,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李义章指出,工具驱动的结果是产生数据,通过更多数据的采集,可以挖掘规律和现象,最终以此构建工业知识体系。

 

 

 

(“触摸智造.2017中国制造业价值发现之旅”由上汽大通全程助力支持。)

(编辑:骆轶琪)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