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互联网竞争日趋激烈,成败立见分晓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青亭 北京报道
2017-09-13 20:54

 “2012年,我邀请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提建议。但这个做法很不成功。我的那些同事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实际上已经做得相当不错。现在,这句话就更加正确了。”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范史华(Francois Candelon)说。

2017年,蚂蚁金服旗下余额宝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超过摩根大通。同年,百度以刷脸支付、强化学习、自动驾驶货车三项技术入选麻省理工2017年十大突破技术榜单。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已达到美国的70倍。另外,今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近三成,中国在全球十大互联网上市公司中占据五席。

范史华称,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和美国已经成为驱动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双引擎;但从微观层面看,中美两个互联网市场非常不一样。“就像马云说的,中国企业是扬子江的鳄鱼,美国企业是海里的鲨鱼。”他说,“现在,全球都对中国鳄鱼非常感兴趣,因为只有它们有可能挑战美国鲨鱼。”

9月13日,波士顿咨询公司、阿里研究院、百度发展研究中心和滴滴政策研究院在北京联合发布最新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解读中国互联网特色》。报告将中国与美国的互联网行业特征进行对比,梳理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中国特色”。

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市场“大而独特”。中国拥有7.1亿网民,相当于印度和美国的总和,互联网消费规模居世界第二,互联网巨头和独角兽在规模和数量上已与美国企业比肩。但与美国相比,中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占互联网经济的比重明显较高,互联网用户更年轻、更草根、更移动以及更“喜新厌旧”。

报告还指出,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迅猛。报告指出,过去15年,中国网民数量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5%,位居全球第一;过去5年,中国互联网消费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2%,领先于世界主要国家。另外,中国互联网新应用和服务的普及速度快,诸多新兴应用3年内用户覆盖率均超过50%。

展望未来,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新的发展模式会给中国互联网带来新快速发展的机会。在部分领域,前期跳跃成长所带来的优势将有助于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下一阶段引领新的发展模式,比如中国互联网企业天然关注线上和线下结合。“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新技术,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业务模式创新上的重要方向。”

另外,百度总编辑、公共事务部总经理赵承表示,从未来趋势上看,中国互联网已经出现了从应用驱动型创新逐步迈向技术驱动型创新的趋势。在部分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中国互联网企业与国外领先同行在技术上已经几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中国庞大的用户基数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又给我们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带来独特的优势。

    

中国互联网为何发展迅速?

中国互联网不只整体市场成长迅速,且新应用往往渗透速度快,很多新兴应用领域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美国。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互联网在如此庞大的体量上还能取得快速发展是三方面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跳跃成长尤为关键。”报告作者之一、BCG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李舒说。

具体来看,李舒指出,首先是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红利,包括人口红利、人才红利、资本红利以及基础设施红利;第二是互联网行业自身的高透明度使得后来者更容易追赶;第三是中国在进入互联网时代时部分传统行业成熟度较低,留下大量市场空白,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得以跳跃成长的机会。

他以电子商务为例解释道,互联网初期的中国线下渠道覆盖明显不足,每千人零售营业面积近18平方米,与美国的1105平方米相去甚远,而且53%的线下零售渠道皆为独立零售渠道,运营效率低,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电子商务的出现在短期内弥补了线下零售在覆盖、效率方面的不足。2016年,电商在总零售中占比已经是美国的1.5倍以上。

“对比中美互联网各板块占比,可发现中国的零售交易、互联网金融两个板块在整体互联网行业收入占比较美国高。而这些也恰好是中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较深、且原先传统产业成熟度较低的领域。”李舒说。

基于这样的特点,报告总结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四大关键成功要素:本土化定制、快速响应市场、线上线下结合和构建生态系统。

中国互联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回顾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几大风口,如团购、P2P网贷、网络直播,报告指出,无一不呈现出竞争白热化、高峰期企业数量多、企业存活率低的现象。

比如,2010年兴起的团购网站,在2011年高峰期数量达到惊人的5000家,堪比“万团大战”,之后三年骤减至200家;P2P网贷吸引了众多行业参与者,在2015年高峰期达3400家,之后短短一年大批阵亡,降至2300家。

“中国互联网在跳跃式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资金注入和公司参与,从表面上看,仿佛泡沫太多。”李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但实际上,这是由中国互联网经济特色决定的,因为我们更偏应用驱动、更偏短期见效。”

李舒认为,从整个趋势来讲,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从应用驱动型创新向技术驱动型创新发展,也许未来中国互联网波动性会降低,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正面的趋势。

回顾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范史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时,有很多企业失败,但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趋势继续发展,所以现在不能说是泡沫,因为几年后再来看的话,会有很多企业在AI、手机支付方面获得成功。

“如果能有一个国家,既有实力雄厚的公司,又有拥抱互联网的消费者,还有富有远见的政府,我认为这个国家是中国。”范史华说,“如果我要打赌哪个国家会成功,我认为,中国就算不是唯一的,也会是其中的一个。”

与激烈竞争相对应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企业也相应地更加容易“一夜成名”。报告指出,中国4年内成为独角兽的企业比例高达76%,2年内成为独角兽的占比也有46%,而美国相应的比例仅为30%和9%;中国的独角兽平均花费4年,而美国则要花费7年。

海里的鲨鱼和扬子江里的鳄鱼

马云曾说,“eBay可能是条海里地鲨鱼,可我是扬子江里地鳄鱼。如果我们在海里交战,我便输了,可如果我们在江里交战,我稳赢。”

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国际互联网巨头折戟而归的例子并不罕见:2002年,eBay进入中国,市场份额从70%下滑到2007年的不足10%;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15%掉到了现在不到1%;2005年,MSN中国上线,一度在商务用户市场份额达53%,却在QQ的攻势下节节退败。

李舒以MSN为例分析道,MSN在与QQ的本土化竞争中市场响应行动迟缓,与QQ相比,离线消息功能、网络硬盘功能、群功能、大文件传输功能分别晚9年、4年、6年和5年,浪费了发展先机。“国际巨头往往重视标准化、可复制性、全球运营,因而在针对中国本土市场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国有一定限制。”

与国际互联网巨头相比,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发展尽管起步较晚,但也在逐渐把战略重心转向海外。2016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的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分别为11%、5%和1%,远远少于谷歌(53%)、脸书(54%)和亚马逊(36%)。

 “中国互联网特色影响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海外抗张方面的行为。”李舒指出,其中的一个特点是,中国企业偏好进入跟中国市场比较类似的市场——市场总量庞大、本土化需求强、部分行业尚不成熟,从而复制中国经验,布局行业生态圈,比如蚂蚁金服积极投资印度、东南亚当地移动支付企业。

(编辑:赵海建)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