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影视投资者的资本回笼测算,成功率只有一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侯潇怡 北京报道
2017-09-14 07:00

仅从市场表现看,影视圈投资堪称赌博。

整个影视娱乐文化行业也难言规范与秩序,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如何融资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影视圈的重要主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个角度深入,了解行业生态,发现近期市场上出现不少新型的影视行业融资工具,而近年对影视文化公司收紧审批的IPO,今年以来也重展笑颜。当然,每个领域都会存在起与落。

那些明星效应持续秘诀藏在哪儿?那些困扰影视圈的融资难题或将破冰?影视公司的春天要来了么?

《战狼2》最近官方公布票房达56亿,居全球电影票房榜第54位,成为惟一的一部非好莱坞制造的世界百强电影。除了引发了对产业和艺术的热议,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颇受瞩目。

2亿投资撬动了56亿的收入,一部戏赚得盆满钵满,这种带有些许传奇色彩的影视圈投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影视圈在明星、大荧幕等光环下吸引着资本竞入,“土豪”一掷千金投资巨作案例比比皆是,有满载而归,也有颗粒无收者。

影视投资的成功率只有一成

和力辰光常务副总裁翁志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影视投资与项目投资中的风险投资有共通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影视投资风险更高。风险投资常讲二八开,两成成功、八成失败;但影视投资的成功率更低,只有一成。要知道在中国,九成的影视剧都是没有拍完的,没有拍完就意味着前期的所有投资都打了水漂。

翁志超表示,影视投资第二个大的风险点在于退出途径很有限。没有IPO、股权转让之类的退出途径,必须要放映才有可能有收益。投资人如果只给钱不参与运营那么项目风险会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资本进入影视市场后,产生了很多泡沫和失败的案例,到现在,大家已开始思考影视行业的投融资到底应该如何运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影视行业虽然是资本密集领域,对资金的需求度很高,但还有其项目周期非常长的特点,极大拖慢了资金使用效率。

具体来看,电影的周期相对短一些,因为票房结算需要从影城到院线到发行方最后到制片方,而每个环节的资金都是滚动的,所以行业一般都是年底统一结算,跨年之后第二季度可能开始回款。对于影视制作方来说,资金成本从上映到回款需要12-18个月,加上前期拍摄和制作的过程,整个资金回笼周期在30-36个月。

而电视剧虽然按照固定价格被播出平台收购,但回款周期会更长。按照行业现在比较流行的制作发行方式,制片方先和电视台等播出平台签了内部定制合同才开始投入拍摄,一般开机回款20%-30%,关机30%,最后播出付款40%-50%,对于制片方来说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只有合同签订后到开机前的2个月。但是电视台播出后需要对收视率进行考量才会回款,从播出到回款通常周期需要2-3年,再加上前期拍摄制作的时间,意味着一部电视剧的资金周期长达4-5年。甚至有些两三年前的电视剧还没卖出去,回款周期会更长。

翁志超指出,现在影视剧的制作成本很高,像最近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如懿传》投资金额都在四五个亿,不要说对一个轻资产公司,对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一年拿出20亿现金投资四个这种规格的项目也是很困难。

“我可以拍三四部戏,可是如果这样操作只能每天呆在财务办公室里盯着每一个环节每一笔资金流向,挪东补西,如果出现一点意料之外状况都有可能出现极大的资金风险。”翁志超笑称。

新型融资工具破冰“融资难”

华谊兄弟副总裁叶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影视行业来说,从投资到发行都非常需要资本的合理介入,推进中国影视行业优质作品的产生。影视行业本质来说就是创意的行业,从一个最初的想法开始,践行到上映可能实现收益之前,这个周期是一个投入过程。目前,中国目前的金融政策和资本环境很多都是后发介入,可从行业对资本的需求来说并不完全匹配,这存在一个悖论,需要一些新的机制和融资工具来解决创意源头的资金需求和投资存在的高风险问题。

而目前中国影视公司融资只能仰仗“土豪”和影视基金,很多公司负债率是零,完全依靠自有资金运营。有数据显示,好莱坞影视公司平均负债率在70%左右,且资金来源大部分是银行。

而且,国外的完片担保制度很成熟,影视公司可以拿着完片担保合同找到银行,银行就可以贷款等方式给影视公司提供融资服务。

翁志超指出,对于影视投资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不知道作品能不能拍完,能不能上映。因为中国影视行业并不规范,很多作品还是传统的以导演为中心,不考虑预算和时间,缺乏制片公司的介入、管理和监督,导致中国影视市场每年出现90%的“烂尾”作品。如果能保证作品可以按时在预算内完成,如期上映,就一定会产生收益,加上专业的发行、宣传、营销,能够很大限度上控制风险、保证投资的回收。

据了解,完片担保本质上是一种保险产品,和力辰光与太平洋保险合作推出了这项产品。完片担保公司全程介入并监控影片的拍摄进度,对影响影片完成的各种风险、意外、延期进行理赔。中国的完片担保刚刚起步,目前只有3部片子合作了这项业务,分别是《长城》、《侠盗联盟》和即将上映的《雪豹》。

“前几年因为影视市场资本泡沫泛滥,许多股份行的影视基金都是勉强盈亏平衡甚至亏损的状态,导致影视项目融资更加困难。如果这种国外已经成熟的担保模式可以在中国更多地推广,对于影视行业的规范发展和解决融资难问题都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翁志超告诉记者。

叶宁还指出,对于做出来并能幸运地投入到市场中的影视项目来说,回款也是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耗时,另一方面团队数据的透明性也存困惑,很多尾款不知所踪。

影视保理衔接了票房应收账款回流慢与影视公司资金周转快的需求,原来回款周期至少1年,通过保理3个月左右就可以实现资金回流,将极大提高影视公司的资本运作效率。

鑫银保理董事长赵永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体量上看,以中国票房收入今年600亿算,有保理融资需求的可能在200-300亿。虽然整体盘子不大,但是保理公司也在积极推动创新的原因在于这项业务是基于明确的票房数据,可以说风险几乎为零。

保理行业与影视文化产业的痛点可以达成完美的衔接,这对双方是很好的共赢。

然而,保理融资目前只和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开启了首度合作,但这一合作还只是一个样本,后续运行情况,尚待跟进。

5年后IPO重迎春天?

影视投资人曹海涛表示,影视IPO的动因主要有两条,其一投资人在投资完成后要求退出;其二是竞争对手,影视公司需要不断融资才能邀请演员、购买IP,从而打败竞争对手。

翁志超也表示,非上市影视公司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除了自有资金主要来自于“土豪”和一些影视基金,除此之外,因为轻资产没有抵押和担保,保理、abs、银行授信基本上都不能操作。在资本密集的压力下,影视公司的资本化是必经之路。

对监管曾经收紧影视公司IPO,翁志超指出,对于影视公司来说最难证明的是其持续盈利的能力。因为影视公司是轻资产公司,一部戏成功了可能就带来数亿甚至数十亿的收入,但是这不一定是可持续的。监管会担心影视公司上市之后连续亏损,第三年就要面临重组。监管对于影视公司也并不是一到切地否定,而是谨慎的审核每一家影视公司的具体情况,如何能够实现持续盈利。

翁志超还指出,所以对影视公司来说,想要实现持续盈利,只靠单一内容业务很难做大做强。所以影视公司的发展路径是越多元化越好,找到独特的发展路径,比如结合制片、影视基地、艺人经济等等,实现多样化的资源变现。

曹海涛也表示,影视公司的IPO如果想要成功,一方面需要提高资本的财务使用和管理能力,包括资本的使用、归还、预期、投资规模等方面。另一方面应该改变发展思路,影视公司应做稳而不是做大。目前市场上很多影视公司业务可能处

于停滞不前的阶段,很多影视公司希望做大,激进投资大剧,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等更大的风险。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