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陈生强:和金融机构成为利益共同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晓 北京报道
2017-09-17 22:39

9月17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一场高规格论坛,除监管部门、知名学者之外,BATJ金融业务掌门人齐聚。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分享了京东金融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布局和思考。

在去年的第一届大会上,京东金融将金融科技公司定义为“遵从金融行业本质,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服务金融行业,为传统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陈生强表示,过去的一年里,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始主动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中国银联、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亚洲金融合作联盟、山东城商行联盟、广东农信社联社等机构分别与京东金融签订了全面或战略合作协议,在数字化金融、智能风控、产品服务创新和营销运营等核心业务能力上实现深度连接。另一方面,银行业加大在自身金融科技能力建设的投入,部分银行设立了专门的网络金融部,或者直接投资成立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

不过金融科技这一概念正在泛化,什么能成为金融科技领域最具长久未来的商业模式?

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要做的企业服务,要和金融机构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能够为金融机构带来增长业务和增量收入,在和金融机构共同创造增量业务的过程中,实现与金融机构的价值分享。

其次,京东金融的企业服务不仅服务于金融机构,而且能服务于金融机构价值链上的核心流程环节,例如获客、客户运营以及风控等。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另外还能够为其降低风险,改善用户体验,甚至形成新的商业逻辑。

很多拥有大量用户同时又能够独立做业务的公司,一般会倾向于自己做业务闭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京东金融选择将这些客户、以及业务能力开放出来,服务于金融机构。

在为金融机构提供增量客户和增量业务方面。京东金融把多年在电商零售以及金融场景下所积累的海量用户,包括以85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创新驱动”的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等等统统开放给金融机构,这些客户群恰恰是金融机构特别需要补充的。

与金融机构合作,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将基于用户洞察所形成的用户运营能力输出,为客户量身定制精准的营销运营方案和用户运营方案。实际数据证明,精准营销能让点击率提升25%以上,精准投放使获客成本降低20%以上。

京东金融已经逐渐把现有体系的风控、营销、运营以及技术等能力解耦出来,同时正在建立一种“分享合作”的商业价值逻辑。

这几年来,京东金融在数据和技术上投入不断增多,基本上是以每年翻番的速度上升。正是这种投入,使得我们在人工智能的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在反欺诈能力上,我们自主研发的RNN时间序列算法用来进行用户行为路径学习,对于风险用户识别的准确率可以超过常规机器学习算法的3倍以上。基于生物探针技术,在不影响客户体验的情况下完成身份判定。

当前欺诈、洗钱等种种恶意行为都开始向团伙作案、链条式配合。单基于用户自身的特征维度还不够,需要通过将用户的行为以及与其有关的一系列行为关系实时描述出来。可以解决白户授信问题。黑名单团伙测试准确率超过90%。

基于我们对于金融科技内涵的认识,京东金融现在的定位是做一家“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我们的出发点是,以数据和技术为基础,包括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提高内生增长能力的企业服务,以便更好的为中小微企业、三农以及年轻人提供服务,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编辑:闫沁波)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