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业务执行董事魏思乐: 未来五年将投建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工厂 考虑部分投资在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7-09-22 07:00

全球能源巨头壳牌集团正在转型。

“对于壳牌的转型而言,我们的战略就是大力发展全球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业务。”9月15日,壳牌执行委员会委员、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业务执行董事魏思乐(Maarten Wetselaar)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阐述了壳牌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成立一周年多以来的最新进展。

2016年5月底,壳牌集团在既有的天然气一体化事业部中增加了新能源业务,新建了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布局新能源投资。在壳牌的上游、下游、项目与技术、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四个事业部中,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是业务增长最快、效益最突出的部门。

魏思乐介绍,在整个壳牌的业务结构当中,天然气一体化业务占比相当大,无论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还是收入上都占到了1/3;新能源业务规模相对还比较小,不过新能源的增长潜力比较大。

魏思乐看好壳牌中国的未来前景,“我们在把壳牌中国打造成一个小型、具备全球所有业务的一个非常大的‘小壳牌’”。

考虑在中国投资第二代生物燃料

《21世纪》:作为业务增长最快、效益最突出的事业部,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去年表现如何?营收、利润和增速分别有多少?今年的目标是多少?

魏思乐:我们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2016年的全年营收292亿美元,比2015年的2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

去年的环境比较具有挑战性,原油价格曾一度达到35美元/桶的低位,即便如此,我们去年的天然气一体化业务仍然取得了25亿美元的盈利。

尽管今年上半年整体市场价格环境和去年是相似的,但是今年上半年我们天然气一体化业务已经实现了25亿美元的利润,所以在整体市场价格环境没有改善的情况下,我们天然气一体化业务的全年盈利会好于去年。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现有产能利用率,推出了一批新项目。此外,我们的天然气、环保产品的交易平台也继续具有良好的表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收入。

我们对这个事业部充满了信心,它会继续是壳牌集团现金流来源的主要贡献者、业绩增长的主要推手。

《21世纪》:新能源业务板块有新燃料、新能源发电和终端能源解决方案三大业务,这些业务在中国有哪些进展?开展业务的方式是自主拓展还是通过并购?如果是并购的话,对并购标的有何要求?

魏思乐:我们的新燃料业务主要专注于生物燃料和氢燃料。中国政府很鼓励生物燃料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国的汽油将混合更多的乙醇。

壳牌是世界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商和贸易商之一,特别是在巴西的生产能力非常大。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们计划要把生物燃料引入到中国来,做到一举两得,既可以把生物燃料调配到壳牌现有成品油产品当中,也可以把生物燃料作为原料卖给其他公司。

未来五年,壳牌计划投资建设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工厂。如果在中国市场有合适的生产原料,也会考虑将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的部分投资放在中国。

在生物燃料之外,氢燃料是具有长远潜力的投资机会,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经济的解决方案,我们处在不断试验的阶段,也会考虑在中国来做这些尝试,但是这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我认为,最好的机会会出现在那些允许企业把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销售整合在一起的市场。所以我们更多的会考虑在已经解除管制的市场中去投资。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新能源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还是新能源产品研发方面,中国都有很多的创新。我们正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当然也不排除采用并购的方式,把中国创新推向全球市场。

在并购标的方面,我们最看重的不是其目前的盈利能力,而是他们的创意在推广到全球市场之后会不会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希望长北致密气二期项目明年能实施

《21世纪》:壳牌在中国的上游和下游油气业务有哪些新计划?

魏思乐:首先,在下游,中国现在有着非常强劲的增长潜力,很多中国客户非常青睐我们的润滑油和燃油产品,而我们目前的供应网络布局和竞争对手相比较小。所以我们将在继续扩大已有布局的同时,把我们的网络布局渗透到更多的新区域当中去,这样就能更加贴近中国本地的客户。

我们在下游的未来计划有三个层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等传统产品的供应网络,将来也可能将这一网络拓展到LNG加气站和电动汽车充电站。二是将来监管环境允许的话,会考虑直接向中国的终端用户(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电力;三是在化工方面,进一步扩大在大亚湾合资企业的产能。

其次,在上游业务方面,因为经济性比较差,我们已经退出了在四川的页岩气项目。但是我们和中石油合作的长北致密气项目,在继续扩大天然气的生产能力。长北一期生产的天然气目前满足了北京天然气消费的20%以上的需求。我们正在等待主管部门的批复,扩大长北项目的产能,希望长北致密气二期项目明年能够实施。

此外,我们正在和中国伙伴探索把壳牌的新技术带到中国来,提升中国陆上油气田产量。例如,把二氧化碳注入到现有的油田当中,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方面提升现有油田产油量,同时也能够实现二氧化碳封存的目的。

《21世纪》:作为全球最大的LNG生产和贸易企业,你们在增加中国天然气进口方面有无新的具体目标?

魏思乐:我们已经是中国主要的LNG供应商之一,正在和大客户商谈签订新的LNG进口合约。我们会致力于把更多价格合理的天然气引入到中国市场,但是现在没有具体数字的目标,可以预测的是中国LNG的进口会进一步增加。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