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阎凤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 42高校入围世界一流建设名单 中国大学有望比肩美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易德发 广州报道
2017-09-22 07:00

程莹认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经济规模应当能够比肩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也会更加优化。那时我国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数量应该会看齐美国,大致在30-50所左右。

9月21日,教育部公布“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

作为我国内地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重大战略布局,“双一流”建设会与众高校产生怎样的化学作用?在“双一流”名单公布前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阎凤桥与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

阎凤桥认为,“双一流”建设有利于相关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其余高校也可尝试培养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社会产业服务。“双一流”建设是发展的过程,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发现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偏向一边倒,资源过度集中的现象。

程莹认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经济规模应当能够比肩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也会更加优化。“我认为到那时我国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数量应该会看齐美国,大致在30-50所左右。”建设支持40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从历史上来看保持了较好的延续性。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21世纪》:高校入围“双一流”,对高校的建设来说意味着什么?

阎凤桥:高校入围“双一流”会使得高校自身针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以确定自己学校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及学科特色。例如北大就在研究学科之间发展规划的方案。另外入选“双一流”往往也意味着高校能从上级财政得到更多的拨款,这有利于办学条件的改善。

程莹:入围“双一流”,首先意味着学校在未来几年会受到国家持续稳定的重点建设经费支持;其次,教育主管部门有可能给予入围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校情和发展目标进行更有力度的改革探索。有了建设经费之后,高校就可以引进人才、改善教学条件、更新实验设备;而拥有办学自主权之后,高校可以更多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立专业和调整过程。在这之外,高校还需要提高管理水平,用好经费、用好办学自主权。

当然,“双一流”也很可能像211、985一样再次成为身份标签,对学校的招生、毕业生就业,社会声誉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21世纪》:从总的数量上看,内地目前首批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高校为42所。怎么看这个数量?目前,中国内地和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差别在哪里?

阎凤桥:和过去的985工程高校名单中的39所高校相比,这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有所扩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延续性,在此前工作基础上进行参考调整,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我国高校的正常运营很大一部分靠财政拨款支持,因此“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也与国家财力挂钩。除去中央层面指导的“双一流”建设,各地的“双一流”建设也正在进行,但由于各地方发展力度不一,就不放一起进行比较了。

中国内地与英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领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两方面。绝对水平上,体现为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国际交流以及社会服务四个方面。我国内地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不仅仅与高等教育有关,而是涉及到整个教育系统,如基础教育。在科研水平上,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校的国际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正逐年上升,但是总体上在论文水准与原创性方面还有所欠缺。国际交流程度也在上升,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对发达国家留学生以及国际出色师资的吸引力还不足。社会服务方面,“双一流”建设强调扎根中国大地,为社会服务是其中重要任务之一,这也是国内高校的特色。相对水平上则体现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这与我国政府财政经费上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因为发展速度的迅猛,我国与国际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我们可以对此保持乐观态度。

程莹: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列世界第二,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经济规模应当能够比肩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也会更加优化,我认为到那时我国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数量应该会看齐美国,大致在30-50所左右。因此,建设支持40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比较合适的。从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史特别是985工程建设的历史来看,40所左右的建设规模也保持了较好的延续性。

中国内地的高水平大学在办学条件、科研产出等方面已经能够比肩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大学,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差距,比如目前中国的高校仍是经验管理为主,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是高投入高能耗模式。迫切需要引入现代管理的方法、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效益。再如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中国高校千校一面的情况比较严重,尚未形成面向不同需求的、能够相互补充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

未入围大学的机会

《21世纪》:怎么看未入围“双一流”高校的机会?

阎凤桥:“双一流”名单是动态调整的,未入围的高校可以做好自己的优秀学科,尝试凭借优秀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再借此引领学校整体的发展。但客观来说,双一流建设名单是有限的,未入围高校也可以尝试结合自己的特点与社会主体进行办学合作。例如高职院校可提高与产业之间的联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增加自己的办学经费。“双一流”建设是目标动力。特别对研究型大学而言,但高校也可尝试培养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社会产业服务。

程莹:“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比例只有5%左右,占绝大多数的未入围的学校还是应当面向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为中心,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力争办出特色,形成竞争优势。当然,学术积累相对较好的学校还存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下一轮遴选中跻身双一流高校行列的可能性。(编辑:李二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