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融创董事长桂松蕾:投资终需回归本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韩一奇 北京报道
2017-09-23 07:00

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助力不仅要体现在资金的支持上,也要体现在资本在这个行业领域资源的注入和服务上。对于私募机构来讲,抓住在经济新动能切换过程中快速崛起的优秀公司非常重要。要做好内功,除资金外给到企业更多的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实现产融结合的根本,在于资本将自己定位成企业的股东,在此基础上来考虑问题,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9月21日,中新融创董事长桂松蕾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规模已经跨过10万亿元门槛,如何链接私募机构与实体经济,无疑是在当前经济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趋势下,私募机构发展的主要课题。

实际上仅就“产融结合”这个课题而言,如何实现资本与产业的无缝衔接,并非“延长资金期限”或者“债务融资转股权融资”等就能够解决。

中新融创是国内知名的股权投资私募,桂松蕾则是上市公司股权投资、非上市资产并购业务的投资专家,在“21世纪国际财经峰会”举办前夕,桂松蕾就这一话题与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资本的定位

《21世纪》: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如何更好地做到资本助力实体经济?

桂松蕾:私募类机构首先应思考如何定位自己未来的发展战略,其次是根据发展战略如何寻找到商业机会。

在未来的五至十年,经济新动能的代表性企业会实现快速崛起,在这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推动力量非常重要。实现产融结合的根本在于资本将自己定位成企业的股东,在此基础上来考虑问题,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

在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助力不仅要体现在资金的支持上,也要体现在资本在这个行业领域资源的注入和服务上。对于私募机构来讲,抓住在经济新动能切换过程中快速崛起的优秀公司非常重要。要做好内功,除资金外给到企业更多的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21世纪》:自公司2011年成立起,上市公司战略投资便一直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你对于该业务的思考是什么?

桂松蕾:首先应从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产业中间来选择企业,这些产业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新动能。目前公司主要布局了汽车、智能制造、农业食品、消费服务、能源环保、医疗健康等领域。其次,在行业聚焦的过程中,应选择在产业链中处于优势地位、拥有优秀经营管理团队、竞争力强的公司。在优秀的产业里选择好的产业链位置,会增强可控性。此外,企业家的进取心,也是非常重要的筛选因素。

从投资策略来看,应当在企业中真正做到股东的角色,不是沉默的股东,而是积极的股东。在投资之前应和企业家反复沟通,形成未来三到五年发展战略上的一致性。而为了体现作为战略股东的价值,可以有比较大的股权比例。企业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资本的需求是非常多元化的,在不同的业务上应选择不同的资本方式进行投资,战略投资方应帮助企业家做好资本配置。

针对经营管理团队设计匹配有效的激励方案,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战略投资方应将自己定位在企业的角度,和大股东、经营管理团队一同规划企业的发展。

PE业务新机会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当下PE业务投资的机会?

桂松蕾:对于PE类业务来说,第一类是收购和整合的机会。在市场空间广阔、龙头企业占有率较小、需求快速成长的行业的细分领域当中,存在着巨大的收购和整合的机会。在这些领域中,我们会选择一到两家行业领先的龙头公司一起进行行业的收购和整合,帮助企业快速提高市占率。在消费和健康服务等行业当中,这类机会是最大的。

第二类PE投资的机会是大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分拆和出售。在过去相对宽松的市场融资环境当中,很多企业通过收购实施了多元化的战略。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看到不少企业正在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大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分拆和出售,这是未来几年PE投资过程中很重要的方向。

《21世纪》:你如何看待目前私募强监管的形势?

桂松蕾: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市场是一种相对混乱的竞争状态,私募监管的强化,会帮助行业树立规范统一的标准,会让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

我相信经过这样一次整顿调整之后,对于企业来讲,无论是主动选择和被动调整,都可以走向长期发展的路径。在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企业也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和坚韧性。

过去很多的业务属于套利型业务,未来套利不会成为核心竞争力。私募机构的投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私募强监管的环境下,各类机构在不同的领域都要找到自己核心的盈利模式。

投资最终要回到本源,即找到好企业、进行投资、一同成长。找到最优秀的企业进行投资,在企业三到五年的过程中和企业一起成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更好的发展,是我们能看到的核心竞争力。监管的变化是为了推动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是行业长久发展的根本。

(编辑:李新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