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拳整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将建立责任追溯制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7-09-23 07:00

针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问题,国家再出重拳。

近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以下《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

此前,《意见》在2017年5月23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的一个重大改革文件。

对此,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顶梁柱”,《意见》为理顺环境监测体制、解决环境监测中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促进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网尚在建设

《意见》提出,到2020年,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李干杰解释,所谓要实现“全面”,就要做到三个“全”。一是点位全,扩大环境监测覆盖面,落实“全面设点”要求;二是指标全,瞄准管理需求,拓展环境监测领域和指标;三是功能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实现从传统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转变,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科学评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和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已基本建成,但是土壤环境监测网尚在建设过程中。

根据《“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在土壤环境监测上,2016年确定土壤网点位布设方案,启动网络建设。2017年形成基本监测能力,建立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分析、数据审核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其后不断完善。

“在监测指标上,目前的监测网络主要是环境指标,而对生态监测关注较少。”复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生态监测是一个新的市场,未来几年预计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王伟解释,当前的生态监测以政府和科研机构的监测力量为主,以第三方的社会化监测力量为辅,但第三方的力量会逐渐突出起来。

李干杰提出,《意见》所提出的要实现“客观”,就要避免人为主观影响和不当干预。一是监测点位设置、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过程要尊重自然规律,以科学规范为准绳,切实反映实际情况;二是监测仪器设备安装、使用、运行维护和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

在李干杰看来,《意见》所提出的要实现“真实”,就要做到求真、较真。一是数据要真,要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向真实值无限接近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追求真数据;二是勇于较真,坚持和捍卫数据的真实性,要实实在在提供真数据,反映真情况,坚决打假,切实解决环境监测数据与公众感受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

实行干预留痕和记录

尽管《意见》提出了确保2020年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这一目标,但这并不容易实现。

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地方政府官员对环境数据进行干预的情况在2016年之前比较多,近两年随着新《环保法》和环保问责制度的严格执行,这种现象已经大量减少,但尚未完全杜绝。

例如,2016年3月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对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以下简称子站)上传数据进行例行审核时发现,西安市长安区子站某时段PM2.5监测数据明显低于周边子站。

对此,环保部随后组织开展飞行检查,发现西安市长安子站和阎良子站均存在空气采样器采样头被纱布人为堵塞、部分监控视频记录被删除等问题,并依法依规获取相关证据,于3月20日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经调查,为降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值,2016年2月至3月,时任西安市长安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李森、副站长张锋勃以及阎良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张峰分别进入行政区域内空气子站,用纱布堵塞采样头、干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李森还指使临时聘用人员张楠和张肖用纱布堵塞采样头。时任长安分局局长何利民、阎良分局局长唐兴民分别指使、授意李森和张峰实施上述行为。

今年6月16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李森等7人行为均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从1年3个月到1年10个月不等。

为了杜绝上述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现象的发生,《意见》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6项举措。

具体来说,一是坚决防范地方和部门不当干预;二是大力推进部门环境监测协作;三是严格规范排污单位监测行为;四是准确界定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责任;五是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六是加快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监管能力。

对此,李干杰解释,《意见》创新了管理制度,提出实行干预留痕和记录。制定全国统一的环境监测规范,统一发布环境质量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建立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原始数据全面直接上报制度,取消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的有效性审核。

李干杰强调,《意见》强调了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相关人员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探索建立环境监测人员数据弄虚作假从业禁止制度。研究建立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自我举证制度。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助理肖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将对环境数据造假分子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期待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能够早日实现“准确”、“客观”、“真实”。(编辑:包芳鸣)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