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战中重要的理论创新 在扶贫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靖云
2017-09-23 07:00

近期,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间播出。在9月21日播出的第三集《协调发展》中,扶贫攻坚是重要内容。正如纪录片所言,消除贫困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难题。中国发出了扶贫攻坚的号令,中央庄严承诺,绝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我国自1980年代以来就长期不懈地进行扶贫。在十八大以后,继续通过财政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等多种方式,帮助上千万贫困户走上了创富路。

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精准扶贫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和理论创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现在,很多扶贫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理念和理论展开。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强调,电商扶贫的服务对象要以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为目标。“建档立卡”就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开发性扶贫一直是中国扶贫的主要策略,从而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出现。根据地区发展水平,确定一批贫困地区,由中央推行一批专门的发展项目,其目标在于提供就业和财政收入。这样一套扶贫措施,主要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以县级为单位形成区域赶超发展环境。这一政策强调的是地区禀赋开发,目的也在于释放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

这样一套开发性扶贫的措施在过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解除区域禀赋的压抑,释放出发展潜力,乃至于通过各种项目推动,大大地改变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具体而言,经济潜力的开发和扶贫仍然是不同的政策目标。2016年中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但根据中国统计局的官方统计,基尼系数达到0.465,这说明贫富差距也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从侧面反映了,虽然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创造了脱贫奇迹,但贫困问题仍然很严重。这也使人们反思,中国的贫困问题可能不是靠项目引导发展就能解决的。显然,贫困不仅是机会平等的问题,还有扶贫济困的问题。仅靠城市化、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等旧有的发展路径,并不足以解决当前的贫困问题。

贫困到底还是一个人的问题,而非是区域的问题,这也是反复强调扶贫对象是建档立卡的要害所在。精准扶贫的要害在于扶贫理念从对地区发展潜力的挖掘,转向对具体贫困人群的救助。产业开发扶贫从具体的区域扶贫转向对人的服务,体现了精准的意义。国家对电商这类新兴产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和政策,通过精准扶贫措施,让贫困群体从中获得产业增值收益,这是从一次分配就推动精准扶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对贫困人群的救助,除了这些一次分配的支持以外,还要有相应的二次分配的直接救济。真金白银地给到具体的救济对象,体现了精准扶贫的直接性。

直接救助的前提是找到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人口,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骗保问题。除了民政部门深入调查测算以外,更直接的方法是针对儿童提供帮助。按照美国经验,以食品券方式保证0到3岁儿童的营养摄入,这是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对于斩断贫困的代际继承有非常有效的作用。美国著名的WIC(women,infants,children)食品与营养服务,主要是对穷人提供小孩出生前到5岁的免费营养食品。这一计划由联邦政府出资,州政府运营,主要以食品券申请的方式开展,几乎改善了美国近一半的新生儿营养。克林顿、奥巴马以及乔布斯都曾受益于WIC。而另一方面,美国几乎一半的奶粉卖给了WIC,这也消化了美国农业产能,有效提高了社会效率。

参考国际经验,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能够在提高中国社会经济效率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编辑 欧阳觅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