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在扩大开放中调整经济结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9-23 07:00

上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将出台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12个领域的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自贸试验区试行过的负面清单也将尽快在全国推广。在9月21日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透露,目前,已有50多个部门和20多个省市出台了落实计划。与此同时,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协调推进包括减少新能源车制造领域对外资的限制等政策,即将发布落地。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高峰四次就外资相关问题作出回应。显然,对外开放是舆论关注的话题。除了目前已经有50多个部门和20多个省级政府分别提出了落实的工作计划外,商务部已经在8月将不涉及特别管理措施的外资并购由“逐案审批”改为“在线备案”。作为对外开放试验区的上海自贸区和其他自贸试验区目前都实行了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最开始的负面清单有190项,后来是139项,现在已经缩减为95项,足可以看出中国开放的决心。

今年4月,中国新设辽宁等七个自贸试验区,至此一共设立1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东中西全方位制度创新的开放格局。随后,新版的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出炉,全国版负面清单也于7月28日开始正式施行。在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突出体现了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政策导向。这意味着中国将借助对外开放与外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举行的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包含开放理念。这是因为,中国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

首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大幅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已经从引进来到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阶段,中国市场、投资以及资源能源已经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中国通过开放提高融合度而不是开倒车。如果开倒车,经济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性的变革必须有国际视野、全球化思维,而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调整,没有更大的开放与格局,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会为中国带来发展优势。这种调整将是虚假的、脆弱的。只有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开放水平越来越高,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一般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获得成功的一个主要经验是出口导向。但是,诸多研究发现,这并不成立,真正促进东亚国家发展的是开放与进口。进口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应远远大于出口。因为进口或者开放会对本土企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寻找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而且开放或进口也可以引进新的技术,从而获得技术的提升。事实上,中国经济真正爆发式增长就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大规模地引进制造业投资让中国经济的技术水平与劳动效率持续上涨。

在此次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中国2016年的服务贸易逆差高达2426亿美元进行提问。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服务贸易逆差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个阶段性的现象。技术、知识产权等特定行业的进口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该说,我国服务业低效率的水平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服务业效率与水平的途径之一是扩大开放,通过竞争促使国内企业进步。长期以来,中国服务业开放水平较低,甚至很多领域属于国有企业垄断。服务业的短板必须通过开放压力得到弥补,然后才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开放是中国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中国的发展与崛起得益于开放以及参与国际市场。随着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捍卫自由贸易精神,推动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因此,中国必须为世界树立一个楷模,在去全球化潮流之下,向世界表明中国全方位开放的决心与态度。不管是国内面临的结构性改革难题,还是在国际社会期许之下站出来捍卫全球化,中国必须将开放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走得越来越快,道路就会越来越宽。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