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点评新“定向降准”:货币政策或再次预调微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辛继召 深圳报道
2017-09-28 11:43

9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从2017年12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将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范围由农户扩大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享受免税的贷款额度上限从单户授信10万元扩大到100万元。

二是将小微企业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两项政策优惠期限延长至2020年。

三是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基层落地,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等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并适当给予再贷款支持。支持扩大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四是大力支持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尽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动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向市县延伸,3年内建成覆盖省、市、县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对符合条件的小微农业企业融资发展予以支持。

五是适度放宽对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申请人有关商业贷款记录的限制条件,简化抵押权续期登记、不良资产处置等流程。加快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帮助小微企业及时便捷获得金融服务。

其中,第三条关于“定向降准”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以下是金融机构分析师点评。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或是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体现

这是新的定向降准,目的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这次国常会提出的定向降准,与已经在执行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考核不同,属于新提出的政策,且是在国务院层面提出,层次很高。此次定向降准的提出,目的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涉农等民间经营主题,与去年以来的金融监管思路一致,并不代表金融监管方向出现变化。

货币政策或再次预调微调,并起到补充基础货币的作用。8月宏观经济数据普遍低于预期,且总需求拐点已经呼之欲出,展望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或将加大,而供给侧改革主要的受益者是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受惠不多,此次定向降准的提出,或是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体现,以对冲未来经济的下行压力。同时,过去几年间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基础货币缺口不断放大,从技术而言降准的需求始终存在,但受到强监管的影响,降准已暂停相当长时间,7、8两月人民币显著升值,但外汇占款仍然维持负增长,这表明未来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仍然难以构成有效补充,此次定向降准可以起到补充基础货币的作用。

表明监管政策从一刀切转向差别化监管。自金融强监管实施以来,多采取一刀切政策,小型金融机构和非银金融机构普遍压力较大,此次定向降准的提出,表明监管政策开始从一刀切转向差别化监管,因不同类型机构而实施不同的监管政策和监管强度,这是金融监管愈加注重协调的具体体现,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差别化监管措施出台。

政策落地有利于缓解资金面,并修复利率的监管溢价。此次定向降准若能在近期落地,将有利于缓解资金面。虽然国常会强调是针对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降准,但资金一旦释放出来,最终仍会流向整体金融市场,增量资金意味着对资金需求的缓解,有利于缓和持续高企的资金利率。

资金面的改善,将会打开债券利率短端的下行空间,并有机会向长端传导。同时,资金面的改善,也将从债券收益率的角度,逐步修复此前因强监管政策而带来的监管溢价,从而使债券收益率向基本面回归,这一修复空间大约在20-30个BP。

已闻楼梯响,尚需人下来。此次定向降准的提出,让备受熊市困扰的债市似乎看到了希望,虽然政策是“已闻楼梯响”,但“尚需人下来”,在政策最终落地前,市场更多的是充满了期待,实质性利好兑现的空间不大,且仍需应对资金压力、负债压力和监管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只有待政策最终落地,市场才能获得实质性利好兑现。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新一轮的定向降准,标准有变化

①这是新的流动性投放。与2014年开启的动态考核类型的定向降准不同,这是新一轮的定向降准,标准有变化,之前是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标准的金融机构降准,此次有授信500万以下的金额限制,范围也扩展至创业担保、个体工商户,不过新的比例要求需等政策进一步明确。

②出于三大考虑。一是落实普惠金融的发展方针,在负债紧张且高成本、融资结构重新表内化的情况下,处于弱势的小微企业很容易成为银行腾挪额度、转嫁成本的工具,此次降准目的便是降低小微企业、农业生产等经营者的融资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稳定经济;二是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一定程度上提高超储率,缓解当前资金面结构性紧张。三是外汇占款流出,OMO仅能针对一级交易商,倒逼中小行发展同业,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有助于降低中小行同业依赖。

③债市趋势向好,但短期不宜追高。此次定向降准对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对当前过于平坦的收益率曲线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否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还需进一步观察。金融严监管与流动性偏紧趋势未改,不宜追高,埋伏在左侧等待机会更为稳健。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团队债券姜超、姜珮珊:缓解资金紧张,大水漫灌难现:

一、定向降准稳定经济。8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产和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定向降准刺激小微企业,是另外一种稳增长的思路。

二、释放货币金额有限。按照8月末146万亿的非银存款余额,以及银行体系20%的小微贷款占整体贷款的比例,理论上对小微贷款定向降准0.5%可以释放1500亿左右流动性;

三、缓解季末资金紧张。9月以来市场资金持续紧张,可能与财政投放不及时、汇率重新贬值外汇流出加大、季末MPA考核等原因有关,央行投放长期流动性有助于缓解资金紧张;

四、全面降准概率仍低。近期地产限售城市持续增加,地产调控依旧全面趋严,在地产泡沫未消的背景下,相信不会有大水漫灌的政策出现,全面降准的概率仍低。

五、债市短期交易窗口。债市处于短期交易窗口,理由是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商品价格明显回落缓解通胀压力,央行投放下资金紧张有望缓解,并下调10年期国债利率上限从3.7%到3.6%。

国信证券宏观与固收研究团队:结构性宽松政策展开

1、符合定向降准的条件标准尚不明确,因此暂时无法估量释放准备金的数量。但是从受益角度来看,中小金融机构(城商、农商类)更应该成为受益主体。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小企业有利,还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面有利(今年以来中小金融机构倍受资金结构性紧缩之苦),可说一石二鸟。

2、近期民间投资增速回落,虽然整体企业效益有所提高,但是下游类、中小类企业的盈利水平依然处于回落压力中,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虽然是长期目标和规划,但是依然不排除该政策的出台是对于当前的中小企业状况作出反应。如果该政策的出台是对当前的中小企业困境、民间投资困境作出的反应,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政策导向趋于宽松。

3、在当前局面下,大的政策基调是保持稳定,不希望政策预期大起大落,因此结构性的宽松政策居于主导,我们预计伴随经济下行压力(三、四季度)显现,结构性宽松政策将有望蔓延展开。

天风证券固收孙彬彬:至少没有坏消息

①参考以前年度定向降准央行公告,猜测可能的标准是: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按此标准,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

②考虑到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可能以中小银行为主,有利于部分缓解今年以来中小银行负债成本高企的压力;

③定向降准虽然总量有限,不足以完全改善短端资金利率,但作为增量投放有助于在边际上改善目前流动性分层下的结构性压力,缓和利率上行风险;

④对于市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央行后续行为,在金融监管和防控资产泡沫的大背景下,央行会如何把握去杠杆和稳定流动性预期之间的平衡?基于当前基本面现状,我们认为政策重心可能仍然稳健中性,定向降准尚不足以完全改变这一现状,但至少不是什么坏消息;

⑤我们继续重申在目前的政策节奏下,宏观环境偏中性,利率上行风险得到进一步缓解,但流动性仍然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四季度建议以票息为主,适度参与交易性机会。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利率倒U型右侧拐点不在当下

这是未来可能实施的政策不是当下实施定向降准。在我们对利率倒U型走势判断中曾经提出央行采取定向降准和加大PSL投放力度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宽松,均可视为利率倒U型右侧拐点,并开启债券的牛市。所以我们坚持未来会出现债券牛市的方向,但不是当下。右侧拐点仍需要央行货币政策的落地。

金融去杠杆的趋势并没有结束。央行在没有出现经济超预期回落或达到GDP目标值之前,金融去杠杆的进程仍不会结束。具体包括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削峰填谷和银监会下半年力争出台的18项监管措施。我们认为以上因素将决定四季度金融监管仍有收紧概率。

国务院确定大的方向具体实施时点取决于央行。央行在2014年4月22日开始了首次定向降准,央行当时给的指引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马凯副总理在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而这两件事情分别发生在2014年的4月16日和4月22日。但是,我们认为当前的环境和2014年相比仍有不同。2014年,经济下行的趋势基本确立,一季度GDP断崖式下跌0.3个百分点,央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中的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而当下我们经济韧性较强,经济增速距离6.5%的增长底线仍有较多空间,我们认为央行仍有一定的主动权,根据经济形势确定定向降准的时间点。

支小再贷款是常规再贷款。会议决定“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基层落地,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等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并适当给予再贷款支持”。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简称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央行信贷政策类再贷款主要涉及支农、支小和扶贫领域,是央行用于引导信贷结构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我们认为支小再贷款是一种常规再贷款,并不能直接理解为全面宽松的信号。

未来实施定向降准仍可以判断利率拐点。尽管央行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不可视为宽松,但我们仍然认为是利率拐点。而且我们预判定向降准的考核标准会降低,有利于更多银行享受降准优惠。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三农、小微、扶贫等领域支持,但不可能没有奖励措施,央行宣布定向降准那个时点是我们判断利率下行的重要前瞻性指标,即利率倒U型走势的右侧拐点。由于央行宣布时点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可长可短,且中间仍有可能出现政策收紧,目前我们仍维持利率高位震荡的判断。对于左侧交易者,如果能承受一定利率上行损失,可作为交易点判断。

华创证券分析师吉灵浩:“潜在的”定向降准意在实体,债市难受益

市场有观点认为,由于符合条件的银行很多,这事实上等同于普遍降准。但我们并不这样认为:

1、定向降准的目的在于支持实体经济,而非金融市场。从此前历次的定向降准的公告中我们不难发现,定向降准的目的都在于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在目前金融监管从严,MPA考核体系更为健全的背景下,监管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结构的干预比过去更强有力,因此定向降准也会更加落到实处,也就是进入实体。在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偏紧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由于经营情况更不稳定,它们的融资需求确实更容易被银行排挤,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因此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避免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过度上行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题中之意。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力求做到有保有压,保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也能够确保金融去杠杆的扎实推进。

2、此次定向降准的判定标准比过去更为严格。按照过去定向降准的标准,“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是指: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而此次进一步增加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这一约束条件,更加强调对真正意义上的“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较过去必然会有所减少。近几年很多中小银行把业务的重心转向了债券市场和同业市场,就是因为实体经济下滑,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持续攀升。实际上,过去有些股份制银行以小微企业放贷为特点,但是近几年也深陷不良压力之中。而这个政策鼓励给小微企业放贷,除非政策必须要做,我们相信从银行自身出发是不情愿和不主动的,也意味着能达标的银行是非常少的。

3、即使定向降准,对债市也很难形成实质性利好。定向降准的目的在于支持实体经济信贷,信贷的上升本身就会对债券配置需求形成挤压。退一步讲,即使定向降准真的缓和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使得银行有钱配债了,且不论银行是否有MPA额度(中小银行MPA额度普遍紧张),即使银行真的能增加债券配置额度,一旦导致市场利率下行,“解套”的需求必然驱使金融机构债券杠杆疯狂反扑,这和央行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思路显然是违背的,央行必然会重新回笼流动性以抑制金融杠杆反弹,市场又会重新回到去年年底的逻辑中去。而且定向降准政策是一年一评估,如果央行定向降准后银行去买长债,必然意味着明年定向降准年度考核的时候银行无法继续享受定向降准政策。因此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很难流向债券市场,定向降准难以对债市带来实质性的利好。

4、市场核心问题依然在于央行对流动性的态度,“潜在”定向降准具有时间的不确定性,当下仍需要应对流动性压力。在外有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卷土重来,海外市场利率持续上行,内有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央行实施普遍宽松货币政策的约束在不断加强,都倒逼央行必须继续维持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而且,本身这个政策的具体执行标准还需要后面央行去细化,所以这只能是“潜在”的降准的可能性。短期内,市场依然需要面临的是现实的流动性压力。未来即使央行对一些银行实施了定向降准,如果造成流动性的显著宽松,央行仍然会通过其他手段回笼流动性,因此我们不必过度关注央行做了什么,而应该看实际的效果,毕竟我们感受到的资金面依然是十分紧张的。

5.我们仍然认为债券市场面临最后一跌,抄底还早,建议耐心等机会。基于“潜在”降准时间的不确定性和短期内资金的压力,还有海外市场利率再度回升,人民币贬值压力重燃等原因,我们仍认为债券市场面临最后一跌,建议机构多看少动,耐心等待机会,千万不要死在黎明前。

(编辑:曾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