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风采丨林丽珠:“女郎中”融贯中西征伐癌魔

南方日报
2017-10-09 09:00

“是林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四科的病房,患者们对林丽珠称赞有加。

林丽珠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学教研室主任,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名气不小。有着31年党龄的她,始终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优势,践行大医精诚理念,为患者撑起一片蓝天。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诊疗

“林主任让我多活了许多年。”提起林丽珠,80岁的周昌华老伯赞不绝口。2010年,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肾癌转移淋巴癌。淋巴癌做化疗效果很好,但由于周老伯一直发高烧,身体难以承受化疗。经过仔细考虑,林丽珠为周老伯制定了“减量化疗+中药控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8年来,周老伯的癌细胞逐渐消失了,身体也没出现任何不适。

林丽珠有很多像周老伯这样的“铁杆粉丝”。他们大多是中晚期肿瘤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作为科室学术带头人,在3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林丽珠坚持多学科、个体化的治疗理念,为每一个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早在1987年,广中医一附院便开始筹建肿瘤科,并成立肿瘤科党支部,成为全国最早创办中医肿瘤科的医院之一。林丽珠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周岱翰教授开科创业,随后“开荒牛”般陆续创办肿瘤二科,肿瘤三科、肿瘤四科,成为医院开科最多的科主任。

这些年,林丽珠一直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处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尽心尽力造福患者——提议开展基因检测新项目,在全省较早应用分子靶向药物,率先开展微创治疗,积极牵头粒子植入项目,在医院倡导并实施肿瘤多学科讨论,还多次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疗效“发声”。

30多年奋战在医疗一线

“她的病人那么多,但都记得我,每次都嘘寒问暖。”35岁的年轻患者何小华说,林丽珠总能给病人带来温暖。来找林丽珠看病的老病人,她基本上记得。

林丽珠一直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工作上处处身先士卒,对病人也非常认真谦和。

病人加她微信,在线上咨询,林丽珠也必然回复。很多病人挂不到她的号直接来找她,她不忍拒绝,每次门诊都要看六七十个病人,往往要推迟一两个小时下班。

2015年,林丽珠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0多年奋战在医疗一线,她每天都开启着“劳模模式”:一个星期两次大查房,三次门诊,还有查房、带研究生、做科研、学术评审……再加上作为主任的行政事务,林丽珠每天都加班加点,有时候还忘了吃饭。

不少患者都不知道,其实林丽珠自己也是一个癌症患者。2016年,她患了甲状腺癌,做完手术一个星期,她又回到了医院上班,完全没把自己当病人。

林丽珠说,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对得起人民群众对党的期待和信赖。“当病人感觉到你是在尽心尽力为他服务,即使病情比较重,他们也能收获一份安全感,安心治病、养病。”

对话

林丽珠:

当医生要“医身又医心”

南方日报: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您觉得该如何履行党代表的职责?

林丽珠:当选党代表,即是一份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我来自于基层,代表着基层党员群众。同时,我是一名医务人员,要为健康中国中贡献一份力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是要有很好的业务能力,只有把病治好了,大家才会信赖你。还要考虑人文关怀,医生医身又要医心,身心健康才是最终的健康。

南方日报:十九大召开在即,您最关心哪些方面的议题?

林丽珠: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怎样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包括养老、医养结合都是我关注的议题。接下来,我们最需要关注怎样建设健康中国,切切实实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南方日报:您除了当选党代表,还是全国劳动模范。作为劳动模范,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怎样才能够担当起这份荣誉?

林丽珠:我身边的人都跟我说“别太拼了”。作为医生,我们每天工作时间很长,在门诊看见许多病人来寻求帮助的时候,我都感觉到医生为太多人所需要了。所以当我们工作到体力和精力快要透支的时候,会想到,自己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病人或者为了集体,其实更是作为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