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有效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二彪
2017-10-10 07:00

(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研究部长、教授 戴二彪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此后20多年中,日本的GDP增长率一直徘徊于1%前后,在主要发达国家中跌至最低。2010年,日本保持了42年之久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也被中国取代。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

2012年12月,出生于政治世家的安倍晋三第二次当选为日本首相。在国内舆论希望日本在国际政经舞台上“重振雄风”的期待中,第二次安倍内阁成立后,迅速推出了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一系列经济振兴政策。其手法的大胆,引起日本国内外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对安倍经济学的经济效果,一直议论不绝, 褒贬不一。

9月25日,安倍突然宣布提前一年解散众议院,10月22日举行全国大选。自民党究竟是否能在大选中继续胜出,取决于日本国民对安倍内阁在近5年执政期间的政治、外交政策和经济政策的综合评价。可以说安倍经济学面临一次大考。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安倍经济学——安倍内阁的经济振兴对策的主要内容常被形容为三支箭,即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促进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其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为了一扫长年来消费低迷、物价下降的通缩颓势,在安倍内阁的强烈推动下,2013年4月日本银行设定了2年内实现消费者物价每年上涨2%的通胀目标。同时迅速推出了世界注目的量、质双管齐下的货币宽松政策,将基础货币发行总量将从2012年12月的138万亿日元增加到2014年12月的270万亿日元(大约相当于14万亿元人民币),两年内几乎倍增!如此大胆的金融政策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刺激出口的日元贬值政策。结果,两年内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90左右跌至120左右,贬值幅度高达30%以上。

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利用公共投资的扩大刺激内需是日本多年来常用的老手法,常受非议。但2011年日本发生东北大地震、巨大海啸、核泄漏后,日本社会的防灾意识和相关需求普遍增强。安倍政权顺势打出国土强韧化旗号,扩大公共建设支出并显著地扩大了建设国债的长期保有额。意图通过改善全国基础设施,提高全国各地防灾能力、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变化、满足“观光立国”战略和举办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需要,同时也可名正言顺地为执政党的重要支持力量土木建设业界送温暖。

促进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被视为解决日本经济成长停滞不前的治本之策。该战略分设了四大战略领域:

投资促进领域:通过设立国家战略特区,放宽长期以来束缚企业发展的各种规制,鼓励国内外企业集聚日本,在更加自由的竞争环境中投资、创业,从而促进日本经济增长。

创造利于各种人才发挥才能的环境:为女性提供更多发挥才能的机会、鼓励年青人以世界为舞台、吸引留学生和外国高级专业人才来日、创造能更加自由选择职业的劳动市场。

创造新市场:顺应人口结构、经济环境的变化,在能源、医疗、健康、老年护理、农业领域创造新市场。

推动国际经济融合:推进观光立国战略、欢迎外国游客访问日本;扩大自由贸易区协定、推进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的缔结,强化国际经济协作;以安全、信赖为品牌特色,促进日本的电力、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出口;推进“酷日本”的宣传和关联产业(动漫、时装、美食等)的成长。

过去近5年中,上述三箭中的第一箭与第二箭基本按计划实施,特别是第一箭出手最快,力度最大。第三箭出手最慢,射出的好比是一束散箭,目标很多但大部分力度不足。TPP和国家战略特区建设被认为是打造这支希望之箭的核心工程,但是,前者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已经停止。后者本被视为有创意的国家战略,但安倍首相盟友执掌的私立加计学园在国家战略特区内申请设立兽医学部过程中得到特别关照的丑闻爆出,进展已受影响。

三支箭的成效不彰,负面不小

我们通过经济数据考察安倍经济学实施后的相关指标的具体表现。

消费者物价年上涨率: 2013年0.7%,2014年1.4%,2015年1.9%,2016年-0.3%。物价总体有所上升,但没有一年达到年率2.0%的通胀目标。2016年,即使日本银行导入了负利率,也无济于事。

股价:从2012年末到2017年9月末,日经225指数平均股价从不到1万日元涨到2万日元以上,上升了1倍多。

有效求人倍率(招聘岗位数对应聘人数之比): 从2012年12月的0.82左右上升到2017年5月的1.36。各地许多产业领域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现象, 失业率也达到最近20多年最低水准。但是全国劳动力中,有接近1/3(1600万人左右)是没有长期合同的非正式职员。

来日外国游客数:随着中国等亚洲各国来日签证手续的简化,2013年首次超过1000万人,2016年激增到2400万人。服务贸易也从长期赤字转为黑字。

对外贸易:2013年日元大幅贬值后,虽然减缓了出口下滑,但带来进口价格上升,净出口依然为赤字。2014年贸易赤字额达到历史最高值的12.78万亿日元(约1000亿美元)!此后,日元贬值对进出口的刺激效果开始显现:2015年贸易赤字缩小为2.79万亿日元,2016年日本实现贸易黑字6万亿日元以上(约550亿美元)。但是,同年日本的对外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比历史峰值下跌了两成和三成。换言之,这一贸易收支的改善相当程度上是因为进口额比出口额跌得更快,并非出口强劲回升带来的成果。

GDP年增长率:2013年2.6%,2014年-0.5%,2015年1.3%,2016年1.3%。总体上正多负少,但4年平均不满1.2%,离安倍政权期待的年成长3%左右还有相当距离。

这些指标表明,安倍经济学已经产生一些明显的短期效果,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此外,三支箭也带来一些明显的副作用。

首先,巨量货币增发带来的日元贬值,削弱了日本在国际专业人才市场中的魅力。尽管近年日本政府推出了从国外引进高度专业人才的移民政策,但成效远低于期待。

其次,日元贬值使得以美元评价的日本GDP规模大幅度缩水。2010年,日本维持了42年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被中国取代时,两国GDP规模差距甚小。但是2016年中国的GDP规模(11.22万亿美元)已经是日本(4.94万亿美元)的2.2倍以上。日本GDP规模的缩水削弱了安倍政府相当在意的“世界经济中日本的地位”。

此外,日元贬值固然刺激了以丰田为代表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对外出口,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中小企业来说,市场主要在国内,日元贬值导致进口成本上升,其收益状况反而恶化。与此同时,巨量货币增发带来的放水效果使得2013年以后日本上市企业股价高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富裕阶层与低收入阶层间的收入差距和资产差距的扩大增加了社会不满情绪。

更重要的是,从上述指标看,安倍经济学的短期效果主要得益于第一箭和第二箭,即靠的是短期间内大幅增加货币供给、财政投入等强刺激效果。而第三箭想解决的制约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包括全世界最为突出的少子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问题、年轻人的创业精神不足和技术进步减速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日本经济重生必须要改善中日关系

安倍经济学的实际成色,安倍政权其实也心知肚明。2015年9月25日安倍连任后,立即宣布安倍经济学将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经济政策被比喻为新的三支箭:萌生希望的强劲经济,编织梦想的生育支援,安心的社会保障。新的三支箭中,萌生希望的强劲经济被安倍安排为第一箭,可看作是老三箭的合成和继续。第二箭是鼓励和支援女性生育,第三箭指向日本社会全体关注的社会保障。在近年日本各地集会游行活动中,老人是反对安倍政治、经济政策的主力军。通过强化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社会保障,不仅可减轻国民的养老之忧、提升消费信心,而且可培育领先世界的养老、健康产业,同时还可获得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支持,增加政权的政治得分。新三箭中新增的第二箭和第三箭方向正确。但是支援生育和加强社会保障需要巨大的公共财政投入。在日本经济增长微弱,财政状况没有好转的状况下,新的第二箭和第三箭还缺少时间和财力全面展开。

实施5年来,安倍经济学的成效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有效果但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对维持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有一定效果,对扩大内需效果微弱;有利于大企业和富裕阶层,但扩大了国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资产差距;对解决影响日本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的贡献不大。而且,日元贬值对日本吸引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和科技发展有负面影响。

应当指出,日本作为中少子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发达国家,要实现更强劲的经济增长,既需要日本国内产业界和政府的努力,也受日本和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不断成长中的巨大经济体的邻国,日本是选择疏远乃至对抗,还是选择互帮互助的睦邻关系,对今后日本的经济走向有很大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长期是中国最大进口国。但近年日本在中国进口商品总额中的占有率变得越来越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20%左右,到2015年至2016年的9%前后。背后反映的是中日间关系的不融洽。两国外交关系的热度直接影响两国投资、贸易、观光、移民等领域的协作。长此以往,日本经济将很难实现期待中的经济再生。对此,以财经界人士为主,越来越多的日本国民深感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9月28日晚上,安倍突然现身在日中国大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晚宴。这是安倍出任首相后首次赴宴,也是最近15年来日本首相第一次出席同类活动。安倍以这样的行动向中国示好,是否能打消重视日中关系的财经界人士的忧虑?进一步地说,日本国民是否继续对安倍的经济政策以及其他政治外交政策持有信心?10月22日大选的开票结果将会告知答案。(编辑 李靖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