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窗口期监管出击,“清仓式”减持渐少

21世纪经济报道 谭楚丹 深圳报道
2017-10-17 07:00

华南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师在10月16日向记者表示,“我们近期也有注意到9月到现在的减持潮,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9月解禁规模大,以及节后反弹行情导致的。”他认为,对清仓式减持不必过分忧虑。“上市公司减持行为已经逐渐符合监管要求,目前出现的清仓式减持属个别现象。”

10月13日证监会再度向违规减持“亮剑”。证监会明确表示,对于股东与董监高滥用信息优势和控股地位,在重大亏损内幕信息发布前抛售公司股票;以及清仓式减持等违法违规减持行为,监管层重拳治乱,严厉打击。

自今年5月底监管层颁布减持新规后,减持降温效果明显,大宗交易热度下降。而在“十一”国庆节后,A股迎来小幅反弹,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减持计划,甚至有“清仓式”减持。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规模小、家数少,对市场暂不构成影响。

违法减持紧箍咒

近期监管未放松对违规减持的检查力度。上市公司股东与董监高滥用信息优势进行减持的行为,受到监管层的重点监控。

10月13日证监会依法对山东墨龙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山东墨龙控股股东、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张恩荣,所持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累计减持5%时,未及时履行相关的报告和公告义务,也未停止买卖上市公司股票。

同时,张恩荣是上市公司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发生重大亏损并持续至2016年全年重大亏损这一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张恩荣卖出“山东墨龙”3000万股,避损金额约1625万元;副董事长、总经理张云三卖出750万股,避损金额约1434万元。

无独有偶。随着时间步入三季报发布窗口期,仍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或董监高,在敏感期间内“顶风作浪”减持。

根据深交所在10月13日发布的市场监管动态中指出,电广传媒(000917.SZ)副总经理陆晓亚、欧普智网(002711.SZ)监事黄志强、瑞丰光电(300241.SZ)监事简小花配偶何德祥均在2017年三季度报告披露敏感期卖出公司股票。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合伙人10月16日表示,在敏感期减持,无论出于何种减持目的,都是利用信息优势做内幕交易,不顾及中小投资者利益。在他看来,目前个人减持违法成本过低,监管应加强打击力度。

据了解,在海润光伏案例中,四位高管预先知道公司年度业绩预亏的内幕信息,随后在敏感期内减持。减持最多的一名达1240.62万股,最少的减持54万股。四名未能实现避损,最终证监会对个人均处以60万元罚款,并分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清仓式减持仍属个象

在点名批评利用内幕信息进行减持以外,证监会在13日亦重申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清仓式减持行为的态度,表示重拳治乱,严厉打击。

在“十一”国庆长假以后,就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清仓式减持计划。

10月10日晚间,苏试试验(300416.SZ)公告称,股东张俊华出于个人资金需求,计划于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期间“清仓式”减持其所持有的3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3.11%。

同日,陕天然气(002267.SZ)表示,股东西部信托于9月14日至10月9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共计1000万股。本次减持后,西部信托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12日宏盛股份(603090.SH)公告称,股东盐城中科拟减持不超过37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75%。据了解,375万股均为公司IPO前取得的股份,在今年8月31日解禁,盐城中科计划全部“清仓”。

华南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师在10月16日向记者表示,“我们近期也有注意到9月到现在的减持潮,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9月解禁规模大,以及节后反弹行情导致的。”他认为,对清仓式减持不必过分忧虑。“上市公司减持行为已经逐渐符合监管要求,目前出现的清仓式减持属个别现象。”

前述深圳私募合伙人表示,近期的清仓式减持案例规模不大,不会对A股产生不利影响。但他指出,上市公司减持需求不可忽视。“新规导致减持战线拉得较长,因此一旦股票解禁,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面不算特别好,大部分股东的心态是能减多少是多少。”

事实上,招商证券分析师侯春晓认为,自从减持新规发布后,“清仓式”减持已经出现大比例的下滑。

根据其对前8个月的统计,当减持量占流通股比例的阈值设为1%时,在2016年1月-2017年5月(减持新规1.0版与2.0版之间)该阶段的清仓式减持次数占比达到18.18%;随着6月发布后减持新规后,6月至8月期间清仓式减持次数占比只有9.33%,下滑幅度超过一半。同时,在规模上看,前一阶段清仓式减持市值占比为72.83%,后一阶段仅为55.89%,占比下降约17%。

分析师侯春晓表示,主要是因为2017年的新规则堵住了大宗交易减持的监管漏洞。

(编辑:杨颖桦)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