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改革前行”系列述评之六:以扶贫攻坚为突破口,中国全力推进共享的包容性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0-18 07:00

在过去的五年里,以扶贫攻坚为突破口,普惠的包容性发展、共建共享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带领人民共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任后不久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次考察成为他这五年里推动扶贫攻坚战的开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在全国各地访贫问寒,用他的话说,“我到这些地方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最念念不忘的是困难群众,花得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在此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扶贫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制定了一整套开创性的农村扶贫政策。

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累计脱贫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中国扶贫工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一年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更有效率的扶贫之路。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他表示,“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精准扶贫工作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这次会上,他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15年12月31日,伴随新年钟声响起,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他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戮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为了防止基层扶贫工作搞形式主义,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三个必须,“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意味着需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发展,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发展,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发展。2014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之时,只有遵循社会规律,推动包容性发展,才能完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包容性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坚持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共同享有发展成果。这就需要平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加大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也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打破阶层固化、利益藩篱,让每个人拥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

2015年举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在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之前,加上了“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先决条件。“包容性发展”这一提法第一次写入五年规划建议。在此次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共享”位列其中。

共享是包容性发展的目标,坚持共享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会议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要求中国更加重视扶贫攻坚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工作。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内外讲话中,多次使用“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等词汇,不断强调和推广包容性发展的理念。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表示,“我们应该坚持包容性增长理念,用社会政策托底宏观经济政策,织牢社会安全网,推动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2015年11月,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他就促进普惠包容发展发表讲话。在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开幕辞中,习近平主席强调,“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他提醒世界,“据有关统计,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中国的包容性发展不断惠及大众,直接推动发展成果的共享,同时注重分配的公平、公正性,使每一个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国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就像德国专家维尔纳·吕格默尔在其近日出版的新书中所说,“(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所有阶层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中国是地球上唯一做到这一点的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他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包容性发展、共建共享是一种更加协调的发展方式,而不是不要发展的政策选择。

在2016年5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为了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不要发展了,也不是要搞杀富济贫式的再分配。“我们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为了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断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共享为最终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正在加速建成惠及全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并走向下一个伟大的目标,争取下一个伟大的胜利!(编辑 欧阳觅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