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成绩显著: 生态文明进入新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7-10-18 07:00

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在近日由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设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阶段”展区,多方位地展现了近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在这一展区的正中间,一个展示着中国地形图的沙盘非常醒目——这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沙盘。

近五年,是三北防护林工程投资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时期。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在我国北方已经构筑一道“绿色长城”。

而“绿色长城”只是过去五年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成绩之一。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处长熊哲表示,过去五年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个时期。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绿色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大后,中国将进入绿色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承期,既要完成2020年的绿色发展目标,也要为2030年乃至2050年的绿色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共产党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党章,纳入了自己的行动纲领,创世界之先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动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绿色”写入了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三大“环保十条”,被称为本届政府在环保领域的主要施政纲领。

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7.2%。

其中,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非常明显。北京市环保局8月21日对外宣布,今年7月,北京市PM2.5月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6%,继3-6月后,再次实现历史同期最低。截至7月底,北京市PM2.5累计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为近五年最低,同比下降1.5%,较2013年同期下降34.7%。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I-III类)水体比例为70.0%,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水体比例为8.8%,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此外,过去5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制度化和法治化达到新高度

“在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和法治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各地结合实际推出实施办法,这已经构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四梁八柱”。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

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8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同时出台的是6个配套文件,具体包括《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明晰的“路线图”。其中,《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对中国生态文明管理体制的影响最大。

从2015年底开始到目前,国家一共开展了4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问责1万余人,有力落实了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环境问题。

同时,在过去的五年里,环境保护的法治化进程成绩喜人。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核安全法、环境保护税法等法律完成制修订,核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2016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78万件,下达处罚决定12.47万份,罚款66.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8%和56%。5年来,针对一些地方履职不到位、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等问题,环境保护部公开约谈40多个市(州、县)。

此外,中国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全面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与成效,认为“中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wangjk@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