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华大基因研究院党委书记杜玉涛:技术足够便宜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梁施婷 北京报道
2017-10-23 07:00

10月18日,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华大基因研究院党委书记、首席科学家杜玉涛作为十九大代表出席了会议。

杜玉涛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政策对科研和技术人才的大力支持,中国的科研和科技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其中的典型表现是高科技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使得普通人都能消费。

科研支持力度大

《南方财经》:在你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成绩如何?

杜玉涛:在过去这五年,无论对科研还是对技术人才的支持,力度都非常大。我们不仅有科学技术的突破,还使这些技术能够落地、转化,成为老百姓能够享受的福利。

以我所在的领域为例,过去这五年,也是中国基因科技发展非常快速的五年。我们不仅在基础科研上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成果,发表了很有力量的科研论文,在产业落地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显著的。最典型的就是技术成本的快速下降。五年前需要五六千元的基因检测,现在五六百元就能做到。

因为成本下降了,所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基因科技带来的一些变化,也就是更多的人可以做基因检测。对于孕妇也好,对于家庭也好,这些检测有利于防治出生缺陷,提升整个家庭的健康。往更大方向来说,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都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只有这个技术足够便宜,大家才能享受,这能帮助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

《南方财经》: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何吸引人才?

杜玉涛:其实过去五年,党和政府对创新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已经非常大,包括海外人才引进,对本地人才生活补贴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已经有很明显的提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走廊建设,一定会吸引大量的人才。

将企业业务和党建结合

《南方财经》: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华大基因是科技企业,如何将党建和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杜玉涛:因为华大基因的党支部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所以我们就会采取互联网的手段,通过微党课、微考场的方式,将组织建设做起来。另外对于党建和业务的结合,华大基因还有一个想法正准备实施,就是将支部书记的考核、评估与他的业务关联。在党建的过程中,如果他在支部的岗位上做得很不错的话,这在集团层面的晋升通道中也会有一定的体现。这是我们近期准备落实的工作。

《南方财经》:十九大之后,有些什么样的期待?

杜玉涛:期待有很多,因为报告给我们描绘了如何通过两个阶段的奋斗达到本世纪中叶的美好生活。我希望整个创新事业是系统性、工程化的。拿科研层面来讲,在第一个十五年,我们可能会有越来越多重大科研成果的突破;再之后的十五年,希望能看到更多科研成果的落地和转化。也许第一个十五年我们就能实现国内出生缺陷疾病的防控,可能实现清零或是最大幅度的减少,那么第二个十五年就会有更多相关的检测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让大家都享受到基因科技带来的福利。这个转化的过程,更多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包括对老百姓在认知上的宣导等。

(编辑:杨志锦)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