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关键在“全面” 难在“新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7-10-24 07:00

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以及“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

对外开放的一些关键领域需要突破

《21世纪》:你认为报告在对外开放方面有哪些新的亮点?

赵晋平: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十九大报告则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就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过去五年,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目前的对外开放水平和适应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变化、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关键领域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具有很大难度、亟待取得新突破。因此,落实“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要求,关键在“全面”,难在“新格局”。既然要形成新格局,那么就要在最具难度的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这意味着我们未来的对外开放必须是全面、高水平和深层次的开放。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十九大报告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外关系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对外开放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将产生深刻影响。

《21世纪》: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要求?

赵晋平:这是统筹国内和国际两方面需求的结果。根据国内发展大局的需要,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为此报告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核心理念,即“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不发展”。所以我们要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发展、倒逼国内改革。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开放型经济体的基本框架,但和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准入开放和营商环境还存在一定差距,高端服务业、一般制造业和要素、资本市场等一些关键领域的开放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对提升这些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供给能力带来较多制约。我们需要抓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试验和辐射带动的双重功能,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进程以维持区域经济合作的势头,完善对外开放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为引领经济新常态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如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1世纪》: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赵晋平:中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海洋经济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往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利用海洋向东开放带动中国经济,尤其是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还拥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我们和14个国家陆地相连,通过陆地的国际大通道,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一个重要地缘优势。“一带一路”建设为利用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向西开放提供了重要契机。今后,我们在继续深化向东开放的同时,扩大向西开放的力度,把我们的中西部,过去它们是作为东部开放的大后方、腹地,通过向西开放的方式会成长为未来开放的前沿地带,这样就可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和发展,从而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1世纪》: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你认为具体如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赵晋平:首先,“一带一路”建设将为西部地区加大开放提供重要契机。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推进的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些走廊多数会对建立我国中西部与国际市场直接相连的国际大通道创造十分有力的条件。这将把西部地区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极大地促进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

其次,有人会问,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是否意味着未来还要在西部增设自贸试验区?这一可能性是有的。但我认为未必是自贸试验区的简单增设。目前11个自贸试验区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东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性和辐射作用等因素,形成了较为全面和合理的布局,通过先行先试积累成功经验,可满足面向全国推广和复制的试点需要。下一步应当按照已经取得的经验和国际高水平特殊区域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设立自由贸易园(港)区。另外,在沿边地区,一些边境合作区和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已经开始发挥开放高地的作用,今后也可以增加以促进沿边地区以及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21世纪》:如何理解报告提出的“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具体有哪些改革自主权?

赵晋平: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一般是按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贸易发展方式和监管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这样五个方面来设计的。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实际上是市场化改革和开放的压力测试,是按照国际高水平开放标准在试验区内进行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经验后在更大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先行先试的内容由国家主导进行顶层设计,组织实施必须有国家部委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参与。这种模式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试验区执行的政策和行业管理规定的冲突等。所以,上海在三年试验期结束之后,提出一些新的改革目标。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已经大大提升了压力测试的水平。这个深化版的方案虽然由国务院发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一些自主权。

《21世纪》:十九大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如何理解自由贸易港?

赵晋平:所谓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目前排名世界集装箱港口中转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港、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均实施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集装箱前去中转,奠定其世界集装箱中心枢纽的地位。

目前中国内地还没有自由贸易港,而只有保税港,它更多的是作为航运中心的配套政策实施,只有经过国家认定具备国际航运中心资质的沿海城市才可以申请并获得批准,目前在上海、天津和大连等多个地区有保税港区。

我们看到,各地代表团讨论会上,上海、厦门等地均明确表示将尽快建立自由贸易港。预计在未来,自由贸易港既可能在现有的11个自贸试验区产生,也可能在自贸试验区以外的区域产生,甚至可以在具备陆地港、航空港条件的内陆地区产生。

(编辑:张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