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速度、研发人员全球第一...瑞银告诉你中国创新潮背后的真实数据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2017-11-02 18:55

瑞银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正处于一轮创新热潮中,拥有全球逾四分之一的独角兽,“中国企业正在或将会在很多领域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企业已经连续三年打破了全球大数据计算的世界纪录。

2013年,全球计算速度最快的企业是Yahoo,计算100TB数据的速度约为4200秒;百度在下一年打破了这一记录,将计算时间缩短至1000秒以内,在随后两年中,又由阿里和腾讯两家陆续将其缩短至100秒左右。

近日,瑞银发布的《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大国》报告显示,中国正处于一轮创新热潮中,2005年以来,中国对于研发的投入增长了5倍;如按购买力来衡量投入数字,研发投入将于2018年超过美国。

在人们喜闻乐见的互联网科技创新背后,中国医疗行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创新,仍然与发达国家差距颇大,在医疗方面,研发强度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

创新潮来临,中国研发人员数量全球最高

中国企业已经走过了世界工厂的时代,“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最大的两个推动力就是人口红利和改革开放,”瑞银中国研究主管侯廷琨说,“现在想要跨越中等国家陷阱,最关键的是生产力提高,否则就会停滞,没办法发展,创新可以提高单位生产力,这就是创新的背景。”

2016年,支付宝在线支付交易额超过了Visa和万事达;同年,中国在全球的电动车市场份额超过40%,年销售量超过50万台,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占全球总数的逾23%,仅次于美国。

报告认为,创新发展的背后,与四个原因密切相关。

首先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对研发占GDP比例、高科技企业数量、研发人员占比等均有明确规划。

此外,终归对于高科技及新科技企业的税收为15%,低于普通企业的25%,也低于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对于高科技企业的税收。

第二个原因是“比较灵活的市场生态”。“这个说起来有点惭愧,”侯廷琨说,“我们从法律法规到消费者,对企业的发展容忍度都比较高,比如我们的汽车很少会召回。这个也给了市场很大的自由度,有机会去试错,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同时,我国的人口红利贡献了充足的工程师红利,中国的研发人员数量为全球最高,是第二名的三倍以上。充裕的储蓄也是创新的资金来源,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超过70%的初创企业基金来自于创始团队的自有资金,远高于美国的40%。

独角兽集中,模式创新有余技术突破不足

2016年的双11,阿里的计算平台MaxCompute处理了180PB的数据,每处理100TB的数据耗时仅为377s。从双11之前准备工作的物流、花呗信用、商家营销、智能导购等数据计算,到活动当天的数据巅峰计算,无一不考验着计算能力。

“我国的很多创新都是根据需要出现的,”瑞银中国证券研究主管侯廷琨评价说,“比如打破计算速度的世界纪录,和双11是密切相关的,双11当天的线上销量是美国感恩节时的7、8倍,如果要保证网站不垮掉,要把计算速度加到多快?”

被需求推动的创新还有高铁等工业项目。2016年,中国拥有的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了22000公里,占全球60%的市场份额,从2014年以来,年投资额均超过8000亿元以上。

在瑞银的报告中,工业的总增加值在GDP的占比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在包括粗钢和桥梁在内的材料研发方面,投资额度最大,超过高端制造业、IT等方面。

独角兽企业的存在,同样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说明。在瑞银的报告中,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占全球的26%,美国50%,其他企业分布在韩国、台湾和以色列等。 瑞银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定义是: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但与美国不同,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所在领域相对集中,在报告统计的52家企业中,有15家为电商类企业,包括美团点评、链家、酒仙网、拼多多等等。

但在创新的技术突破上,中国还是远落后于美国。侯廷琨解释说,“我们将独角兽分成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突破两种,可以看出,美国这边有技术突破的独角兽企业占比大概是50%,但是中国只有20%,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独角兽的创新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互联网+这一类。但这并不是一个质的突破。”

在技术突破上,美国在计算机安全、大数据和互联网服务三个领域,共拥有23家独角兽企业;而中国在前两者中数字为零,仅在互联网服务中拥有1家独角兽企业。

医疗研发水平低于全球同业

“总体来说,中国在IT方面和新兴产业,比如电池电动车等方面非常具有竞争力,但比较糟糕的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和医疗卫生产业,包括传统制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侯廷琨说。

从2006年至今,中国在医疗研发上的支出,始终未超过GDP的6%,相比之下,日本约为8%,美国约为17%左右。

瑞银为各个领域的创新力编制了矩阵图,分为专利、学术论文、研发投入和政府支持四个维度,在医疗领域,除了政府支持外,其余部分均与全球同业相比较低。

即使在医疗保健龙头企业中,中国研发投入也远低于其他国家。通过对各国大型上市医疗企业财报的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企业中,研发支出不超过总营收的3%,低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前三者支出均超过10%。

“如果从好一点的角度看,把大学科研成果和专利分开,医疗在大学科研中的排名要比专利的情况好很多,”侯廷琨说,“专利可以说明过去五年成绩,但是大学的科研说明了今后10年、20年的发展趋势,大学的科研好起来,中国以后还是会有竞争力的。”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编辑:梁宇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