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业系列报道之一: 教育企业加码AI: 科技驱动教育形态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北京报道
2017-11-04 07:0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正在极大的改变着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方式,甚至正在推动着教育形态的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7年完成新一轮融资的教育企业信息时发现,加码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探索和投入是各家企业的普遍选择。

“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是指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数据是不同的。”智课教育创始人兼CEO韦晓亮看来,新技术的应用,让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11月1日,智课教育宣布完成规模为2亿元的B+轮融资。韦晓亮在媒体沟通会上介绍,公司正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教学研发实力,为合作机构提供基于内容、工具与系统的翻转课堂搭建、人机结合英语批改系统等服务。

今年10月份宣布2亿元B+轮融资的作业盒子则披露,融资所得主要用于推动实施“AIOC战略”(AI-Oriented-Content,“基于自适应学习场景的内容建设”)。

“有了全面的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有可能让无差别教育普及到世界每个角落,这是我们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作业盒子COO王克说。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

7月,人工智能教育公司流利说宣布完成近亿美元C轮融资,公司创始人兼CEO王翌介绍,将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招募顶尖AI人才的力度,巩固和加大自身在AI教育领域的领先优势。

三个月后,流利说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式成立,曾先后在Google总部任访问研究科学家、在Facebook Applied MachineLearning团队中担任研究科学家的刘扬正式加盟流利说,并担任该实验室负责人。

流利说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林晖透露,此次参与组建美国实验室的还有来自ETS的陈磊以及早前加入的孙怿等5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

不仅初创企业,大型教育公司也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应用。10月17日,好未来与清华大学达成合作,旗下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共同建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好未来智能教育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将把计算视觉技术、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应用到整个学而思的教学服务当中。

据好未来方面介绍,AI Lab基于人工智能科技的魔镜系统、IPS、ITS等智能教学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好未来旗下学而思课堂。

互联网教育企业在教育数据获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对学生学习和练习数据的记录,基于大数据分析来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为老师提供学生的知识习得程度,已经广泛应用在在线教育企业的运营中。

这些广泛存在的教育数据,成为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燃料。

在百度风投执行董事刘一昂看来:“虽然不能讲它是数据化最好的一个行业,但至少经历了多年的在线教育洗礼后,这个行业已经有不错的数据化结构存在。”

前述教育创业企业流利说的案例中,经过五年的积累,公司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库,并自主研发了世界领先的英语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评测引擎。

“流利说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是公司未来技术成长的核心力量和秘密武器。”林晖表示,公司良好的用户、数据、算法闭环对于有志于探索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专家来说是难得的宝藏。

“科技+教育”的未来

德联资本合伙人姜阳之表示,做人工智能需要三个元素,第一个是数据,第二个是算法,第三个是场景。

“人工智能对各个产业的改变,在第一阶段先不要看得特别大的综合和复杂问题的解决,要找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入手、切入到一些细分的场景进行应用。”姜阳之认为。

根据麦肯锡对全球AI发展进行调查:包括百度和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在AI上的花费在200亿至300亿美元之间,其中90%用于研发和部署,10%用于AI收购。机器人和语音识别是两个最受欢迎的投资领域,计算机视觉是获投资最多的子领域。

“虽然机器学习可以为各个行业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利益,但有些技术特别适用于特定行业的商业应用,例如机器人应用于零售和制造业,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指出。

“机器不是来替代人的,是用来辅助人的。”韦晓亮指出,新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协助和融合。

智课教育的写作和口语批改服务,即是以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先由系统进行机器批改,检查拼写、语法等方面的错误;再由外教进行人工批改,在文章的思想、逻辑、表达地道性等方面给出建议;机器批改的结果不仅供教师批改时参考,也会供老师为学生进行后续学习计划时参考。

韦晓亮告诉记者,除人工智能以外,脑科学和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zation)等前沿技术都可以在教育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只是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和教学环节、教师角色进行连接”。(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