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生:为何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晓 北京报道
2017-11-05 20:2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1月4日,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第二届年会上,IDF学术顾问、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分享了他对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理解。

杨凯生表示,突出强调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是由我国目前经济金融运行的态势要求的。尽管我国目前金融运行情况总体平稳健康,但也应该看到,在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直接、间接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越来越多元化,加之金融创新加快,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广泛应用,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传播速度、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已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提醒我们,如果还只是仅仅依靠以“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能不能完全实现社会、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币值能保持基本稳定、通胀能基本控制在预期水准当然很重要,是必须努力做到的,但仅仅如此是不是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最近几年CPI并不高,物价基本稳定,但各种形式、大大小小的金融风险事件还是出现了不少。这就提示我们除了需要依靠货币政策来调控金融运行,保持物价稳定之外,除了在微观上要对各个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运作方式实施监管,努力促使其依法合规之外,还需要从宏观层面上增加对金融业整体运行态势乃至风险偏好的关注和监管。制定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有利于调控金融运行的顺周期现象,有利于控制跨市场、跨产品、跨机构的风险传染和扩散,有利于弥合各监管部门之间由于分工不同而形成的缝隙。

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设法改变以往主要注重单个金融机构的运行是否正常、健康,而忽略对整体宏观金融运行态势进行审慎监管的做法。

杨凯生认为,作为下一步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加快建立和逐步健全,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密切合作和统筹协调,将会促进我国金融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继续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金融是其重要内容。如何建设现代金融?杨凯生认为,首先,现代金融应该包括有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的各类金融机构所形成的组织架构体系;其次,现代金融应该包括由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高效率的货币市场所融合而成的金融市场体系;再次,现代金融应该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分工配合、依法行事的调控体系和监管体系。此外,现代金融还应该善于采用当今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既不断努力提高运转效率,持续扩大和普及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又能有效驾驭防控风险,避免技术偏离中性,带来对金融本质的不当冲击。

杨凯生表示,在建设现代金融的过程中,无论是建设现代金融组织架构体系、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现代金融调控监管体系,还是现代技术的运用,都需要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努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防控好可能遇见的各式风险。

(编辑:周鹏峰)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