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不再兼任复星高科董事背后在布怎样的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姚瑶 上海报道
2017-11-14 21:34

11月13日,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二度发文回应上周五傍晚传出的“辞任”消息,“其实我只是辞任复星国际旗下子公司的董事长任职,后续还将有一系列类似调整,都在情理之中。由于历史原因,过去二十五年中我和阿汪同学都在不少子公司里担任了董事。我和阿汪需要有更多的精力、更集中的时间专注于复星的战略设计、重大项目推进和组织人才持续优化。所以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即重新梳理我和阿汪在所有子公司层面的任职,原则上把这些职位都让给更加年轻、国际化的复星同学们。”郭广昌在其个人微信号“广昌看世界”中表示。

不是说我们“辞任”,更准确地说,是“不再兼任”各个子公司的董事。”郭广昌又在同日举行的复星国际管理层答分析师会上做出了回应。

 上周五(11月10日)傍晚,有媒体报道称,郭广昌不再担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集团)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一时之间,众议纷纷。随后,复星方面澄清称,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复星高科”)为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复星高科近期之董事变动(即本公司董事长郭广昌先生和本公司首席执行官汪群斌先生不再担任复星高科董事)仅为本公司附属公司层面之变动,不涉及本公司之董事变动。

郭广昌仍为实际控制人

那么,复星高科在复星系的架构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复星系的股权架构又是怎样的?

从复星系的一些披露文件中窥见一斑。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中国货币网上的复星高科2017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复星国际为复星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1.65%的控股子公司,其余为社会公众持股,复星控股有限公司系根据香港特区法律成立的有限公司。截至该募集说明书出具之日(2017年10月10日),复星控股有限公司是复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复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系根据英属维京群岛法律成立的有限公司,复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为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三位自然人。郭广昌持有复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4.45% 的股份,因此,复星高科的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郭广昌。 

( 复星高科截至2017年6月末股权关系图  来源:复星高科2017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

据上述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6年末,复星高科纳入合并报表范围重要子公司如下:

由此看出,复星高科是复星集团控制中国内地资产的重要实体。另外,从港股上市公司复星国际的披露文件可以看出整个复星的全球版图。

复星集团成立于1992年,通过25年的外延式发展,已成为跨地产、医药、金融等多元产业的集团,目前总资产超过5000亿人民币。

海外并购脚步放缓 有退出案例

再来回顾一下复星集团的战略沿革,复星国际于2007年7月在香港IPO,后提出了“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和“保险+投资”双轮驱动战略,从2010年开始开启了全球并购的路线,高峰期出现在了2014-2015年。2016年开始,复星又提出了聚焦家庭的“健康、快乐、富足”的幸福生活需求的战略,至此,复星系形成了如上图所示的全球版图。不过,大举海外并购之后,外界也开始质疑复星集团的负债率是否过高。到了最近两年,在国家对外投资政策的调整下,可以明显感受到复星海外并购的脚步有所放缓,此外,还出现了海外投资的退出交易。

在11月13日召开的复星国际管理层答分析师提问中,针对近日复星将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大楼出售给美国纽约一位私人投资者事宜的提问,郭广昌表示,“对复星这样的企业,有买有卖,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伦敦这个楼是2013年投资的,现在也有4年时间了。另外价格这次也不错,回报率也很不错。所以我们见好就收,有进有退,所以把这个项目卖掉,这再正常不过了。复星有进有退,今年也买了不少东西,投资了Gland  Pharma,退出方面,日本我们也卖了花旗、公园大厦两栋楼,也做得很好。这个就是项目的买卖,是我们的正常业务,太正常不过了。未来我们还是要做好管理。”

另据复星国际2017年中期报告显示,该集团还于2017年5月以约美元29.4亿元出售美国保险公司Ironshore予Liberty Mutual Group Inc.,实现净收益约2.9亿美元。

聚焦科技创新 聚焦集团业务互通 线下线上整合

据复星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以家庭客户为中心和科技引领复星发展两件事,这是郭广昌自2016年以来重点提及的公司战略,也是复星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然后就出现了本报道开头的一幕,复星方面表示,此次的不再兼任,可以让郭广昌从子公司的日常常规的管理事务中抽身,然后把时间用到上述顶层战略思考、设计和落地上去。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联席总裁陈启宇在11月13日的答分析师会表示,复星的科技创新分为两块,“一个是在医药领域的生物医药技术的科技创新、投入驱动。第二个科技驱动、创新驱动,就是怎么利用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IT技术,推动复星集团下一轮的业务升级。这个业务升级核心来说,以前复星业务更多是线下业务,做得比较实,无论是医药还是豫园商旅业务,还是黄金零售业务,但多数偏线下,客户信息没有打通。今年,我们提出来科技驱动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One  Fosun和C2M。在集团,也成立了C2M办公室,仅仅成立两三周这个办公室,已经打了一仗,临时拉了一个双十一工作推动组,形成了复星初试的整合营销模式。在双十一,我们也实现了1亿的额度,‘小目标’。”

“让我们已有的3000万家庭客户将来在我们整个One  Fosun和C2M推动下,在大健康、大快乐、金融富足三个领域内部以及相互协同打通,能形成很好的效益。明年双十一就可以展现给大家一个更强的复星One  Fosun、C2M科技推动下的成果。这是董事会和管理层现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每周都在推进这项工作。” 陈启宇说。

人才全球合伙人模式继续保持有进有出开放式结构

这并不是复星集团今年第一次人事变动,和郭广昌一起创业的“二把手”梁信军,在今年3月28日深夜发布了“致复兴同学们的一封信”,称因身体原因“裸辞”。3月29日举行的复星国际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复星新生代管理团队正式亮相。其中,汪群斌自3月28日起调任复星国际首席执行官、薪酬委员会委员,执行董事陈启宇、徐晓亮同时获任联席总裁,而王灿、康岚、龚平则同时获任执行董事及高级副总裁;同时,李开复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委员。

郭广昌当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复星总共分两次宣布了超过20名全球合伙人,未来将继续保持有进有出的开放式结构,目的就是为了“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他具体解释称,“进入角度,一方面要自我驱动,要有企业家精神,在复星承担着比较重要的发展职能。第二,退出会有各种原因,可能是身体原因,也可能是自己兴趣发生转移,比如想把更多的时间跟家庭放在一起,并不是每一个人一直要踢球,踢球踢到一定程度踢不动了,也可以做别的事情。也会有一种情况是跟复星的业绩不符、价值观不符而被淘汰。”

汪群斌当时补充称,“大概念是每个人承担5亿-10亿元年利润。”

(编辑:赵海建)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