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募资额已超过去10年一倍多,银行可转债发行“井喷”玄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叶麦穗 广州报道
2017-11-15 07:00

在持续增加的资本补充压力下,银行通过多渠道为其自身“补血”的步伐从未停止。

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已经有11家银行通过发行或拟发行可转债进行“补血”,合计募集(或拟募集)资金额达到2195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虽然实体经济增速回升,但银行体系补充资本的内生动力尚未完全修复,特别是在金融降杠杆的背景下,央行推出MPA考核体系、各金融子行业监管新规持续落地、商业银行对资本补充显得特别迫切。

11家银行合计目标2195亿

11月13日晚间常熟银行公告称,证监会审核了常熟银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

根据审核结果,常熟银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获得通过。今年3月31日,常熟银行发布《关于公开发行A股可转债公司债券预案的公告》,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30亿元(含3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此次发行可转债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未来业务发展。截至9月末,常熟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88%、9.74%、9.70%,

同一日,浦发银行称:近日收到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其已收到上海市国资委出具的《关于同意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批复》,原则同意公司董事会提出的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50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案。该可转债发行期限为发行之日起六年。

由此可见,在获得上海市国资委的批复后,浦发银行发行可转债的历程再次迈进一步。不过,浦发银行亦在公告中提示,此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案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需获得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核准后方可实施。浦发银行方面表示,此次拟发行可转债有助于夯实该行的资本基础,提升资本充足率,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1家上市银行公布发行或者拟发行可转债的相关公告,计划募资共计2195亿元。

而在过去的10年中,仅有民生银行等3家发行了可转债,发行规模仅为850亿元。不论从银行的数量,还是发行规模来看,今年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的密集度空前。

从发行规模来看,股份制银行拟募资规模高居前列,成为可转债发行主力。具体来看,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拟募资规模均分别达到了500亿元;中信银行紧随其后为400亿;光大银行则在今年3月份通过可转债成功募集到300亿资金;平安银行为260亿;宁波银行100亿。

可转债背后银行资本金需求

银行可转债发行井喷的背后是急需“补血”的动力。根据银监会资本新规过渡期安排,到2018年底,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一个百分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9%以下,有进一步充实的需要。

8月末张家港行表示,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3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公司的核心一级资本,进一步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夯实各项业务发展的资本基础,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保障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8月初,吴江银行公告称,拟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总额不超过25亿元,将用于支持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本行核心一级资本。

7月底,平安银行也表示拟通过可转债方式补充资本不超过260亿元,将用于补充银行资本,以支持未来业务发展。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整体来看,银行今年的资金补充压力较大,银行业今年的方向是脱虚入实,但是银行的贷款业务资本扣减水平较高,资本消耗速度过快,导致其有较大资金补充压力。此外对于定增,监管开始“收口”,可转债则成了较理想的替补方案。

重阳投资分析师谭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金融降杠杆的背景下,央行推出MPA考核体系、各金融子行业监管新规持续落地、商业银行对资本补充显得特别迫切。银行补充资本有两种方式,内部依靠利润的积累,或者对外发行符合要求的资本工具比如股票。目前,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负债端偏弱的股份制和中小银行依靠内生利润来补充资本的能力减弱,于是转向外部融资。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